• 40阅读
  • 0回复

小香菇闯大市场——浙江庆元县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9
第1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小香菇闯大市场
——浙江庆元县见闻
田志伟高海浩
“桌上山珍谁最佳,当数庆元小香菇”。去冬今春,一条充满山野之趣的广告,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这场“广告战”的策划者,不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而是庆元山区的农民。
与庆元县委书记兼县长单天戍交谈,话题总离不开香菇。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县农民人均香菇等食用菌收入700元,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多。2亿元的香菇产值,已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0%,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庆元地处浙闽边界,是距省城最远的山区县,集老少边穷于一地,直到80年代末,这里农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与浙江沿海富裕地区形成强烈反差。
“要致富,找优势”。几经求索的庆元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专家们认定,庆元是人工制菇的发源地之一,香菇生产已有800多年历史,拥有得天独厚的制菇资源和气候条件。于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农民,“咬”定香菇不放松,坚持数年不动摇,终于迎来了庆元香菇“香”天下。
在庆元,随处可见圆圆的黄褐色香菇,还有琳琅满目的食用菌,诸如灰竹花、长裙竹荪、金针菇、木耳、草菇等等。据介绍,庆元县的香菇生产已从局部零星生产发展成全县的大规模生产,已形成生产、流通、服务一体化格局。全县60%的农户从事香菇等食用菌的生产和服务,年产量5500万段,干菇产量5000吨,出口1800吨,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
“小小香菇终成大气候,关键是有孕育它的大市场。”1992年初,县里筹集巨资建成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每天进场交易达5000多人次,年成交香菇等食用菌4000多吨,成交额达2亿多元,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中国香菇城”。在发展香菇等食用菌生产之初,庆元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条:决不走农民种菇、国家收购的老路,撤除过去限制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种种限制,专门制订政策,允许香菇经营者进山收购,允许批量转销,允许直接出运和自行定价,为农民进入市场大开“绿灯”。
令人惊叹的是,在政府鼓励和利益驱动下,往日“抬头只见山,终日山林转”的农民,背起香菇敢闯大市场了。有的走村串户收购,长途跋涉贩销,足迹遍布10多个省的200多个县;有的进入大城市,占据“市场制高点”,在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18个大中城市开设“窗口”;也有的面向国际市场与外商打交道。小小庆元县已有6000多位香菇销售经纪人。
当熙熙攘攘的各种食用菌摊位出现在市场时,周围的几条街道迅速发生变化:新建路成了经营各种食用菌原材料专业街,另一条学后路则被数十家菌种专业店所占据,而咏归路上一下子冒出了数十家家庭工厂,专门加工培育食用菌的特殊塑料袋。人流、财流、物流围着香菇转。庆元县城只有2万多人,客商川流不息,100多家大小饭店旅馆应运而生。不久,这里将举办国际香菇研讨会。庆元县统计部门最新数字证实:1993年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122元。(附图片)
庆元县农户的袋料香菇生产基地。吴晓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