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樟子松铭记他们——记扑灭内蒙古红花尔基森林大火的森警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生命力专题报道

  樟子松铭记他们
——记扑灭内蒙古红花尔基森林大火的森警部队
本报记者董伟
4月23日晨,因猎人狩猎使用曳光弹起火和采伐作业点做饭跑火引起火灾,燃烧了7天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的森林大火被扑灭了。浓烟飘散之后,这片稀有的、世界最大的樟子松母树林披着翠绿注视身边穿着桔红色警服的森林警察们。
    “森林卫士”紧急出动
4月16日中午,红花尔基林业局东南约35公里处出现第一个起火点。13点30分,警报惊醒了正在午睡的呼盟森警支队红花尔基大队的57名官兵,仅仅10分钟,36名官兵整装完毕,在副大队长赵广会的带领下,乘履带运兵车穿树林,过沼泽,于15点45分到达火场(后称一号火场)。这是第一支到达火场的部队。
这里是次生林和沼泽地带,还没有对稀有的樟子松构成威胁。在增援的东山机降中队的协助下,至次日晨,森警战士基本上控制了火势。
4月17日中午,又一次人为的疏忽终于酿成了重大灾难。在红花尔基以南约16公里处樟子松母树林腹地,出现一个起火点,当时风力6级,火迅速蔓延,对大兴安岭林区珍贵的樟子松林构成严重威胁。
火警就是命令,距离火场最近的吴士平大队长带着8个战士迅速赶到火场。可是,人单势薄,无力阻止山火肆虐。
燃烧的樟子松惊动四方,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的森警部队迅速集结,向火场开进。
至21日晚,红花尔基火场已聚集了1700名森警战士,另在海拉尔待命的还有900人。
    敢打硬仗的“红孩儿”
19日,呼盟森警支队和牙克石森警支队各在火场一端,向心夹击,进行“好莱河会战”。意欲把刚刚连在一起的一、二号火场一举扑灭。刚上火场的战士精力充沛,趁夜间低温风小,手持风力灭火机和二号工具(一种自制的拖把形灭火工具),不停地扑打。
烧红的排气筒烤坏了战士的手和衣服,战士们全然不顾。红花尔基大队蒙古族战士宝音,风力灭火机的油箱不慎脱落,他解下鞋带绑上继续扑打,过一个沼泽地时,鞋掉了,他硬是光着脚,冒着零下6摄氏度的低温又扑打了一个多小时……
20日晨4时50分,火势得到控制,据飞机观察,除南线有一处明火外,已解除了对樟子松母树林的威胁。
平静是短暂的,7小时后,骤然刮起的8级大风使死灰复燃,形成了几个大火头,直扑向红花尔基林业局,最近处距红花尔基镇仅12公里。
疲惫的森警战士一跃而起,奔向新的火场。指挥部又用直升机和汽车运来了待命的森警,此刻,1000余名森警官兵置身火场。
火,一米一米地向北推进。呼盟支队副支队长张国君与支队政委刘兴义商定,集中25台风力灭火机编成5组,每组5台灭火机,3台吹地面火,2台压低火势,以防自身被烧。5个组形成一个扇面,全力缚住火头。晚上23时30分时,呼盟支队和牙克石支队在正北中部防火道会合,解除了对红花尔基林业局的威胁。21日傍晚,指挥部电台收到东北线总指挥崔贵文嘶哑的声音:“头道桥告急!有三个火头翻过草帽山,逼向头道桥,最近处只有2公里!”
    决战头道桥
这时,站在红花尔基都能看见东边滚滚的浓烟,决战开始了。
森警官兵赶到头道桥时,头道桥已被火三面包围,最近处离住房只有100多米。老百姓正慌忙往附近的一个大冰包上搬着东西。战士们忘记了疲劳、饥饿,像猛虎一样扑向火头。扎兰屯大队二中队组成了由干部、党员、班长为主的火线突击队,采取超越突击战术贴着火线扑打。
22日晨6时30分,各路部队纷纷会合,共扑灭火线30多公里,保住了头道桥林场43户居民。
22日晚19时许,传来江泽民总书记对扑火指战员的指示和期望。森警官兵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和珍贵的樟子松。20时,天空飘起了雪花,出现了清理火场的有利条件。此时,在火场南线,空运到那里的56名官兵仍在扑火。
难捱的夜。22日晨6时,终于传来消息,据飞机观察,整个火场烟火全无,指挥部宣布全线告捷。
消息传来,已连续作战7天7夜的战士们大都没有了欢呼跳跃的力气,一群群的战士手拿冰冷的馒头和咸菜,没来得及吃几口,就枕着灭火机睡着了……
5万公顷林地的损失是严重的,但是最珍贵的大片樟子松依然翠绿。当冬季再次降临,北国寒冬中唯一的绿——樟子松将铭记他们——身着桔红色防火服的森警部队。(附图片)
樟子松在呼唤。4月16日,黑龙江武警总队官兵乘直升机抵达火场,立即飞奔而出,投入紧张的灭火战斗。新华社记者刘郁敏摄
大火被扑灭了,大兴安岭森警支队的官兵埋锅做出7天来的第一顿热饭。霍玉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