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贵在找到新思路——评述改革发展中的上海纺织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2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贵在找到新思路
——评述改革发展中的上海纺织业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李茜
编者按:解决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要从企业微观入手,也要从宏观调控入手,有的还可以从介乎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入手。上海纺织业出现新的转机,就是这个层次上的生动事例。一些原来局限于一个一个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这样的层次上,便可以找到新的思路。
     
我国纺织工业已连续3年全行业亏损。全国最大的纺织基地上海的情况如何?
上海素称中国纺织工业的摇篮。解放后40多年间,上海纺织业向国家上缴利税840多亿元,为国家创汇270多亿美元,堪称硕果累累的“摇钱树”。
上海纺织工业贡献大,当前遇到的困难也最多。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上远离原料产地、成本急剧上升等因素,近年来经济效益也严重滑坡,1993年全行业利税已从80年代初的43亿元下滑到11亿多元。
振兴之路在哪里?上海纺织行业开始了艰难而大胆的探索。
多元经营企业裂变
刚步入90年代,上海纺织工业就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战略设想,计划将初加工和低附加值产品转移到原料产地,发挥自己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集中精力发展精加工、高附加值和高创汇产品。但一出师,他们就遇到了资金紧缺和富余人员难安置两座拦路的“大山”。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如春风化雨,开阔了上海纺织行业干部的思路,他们提出了“立足纺织,超越纺织,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方针。一批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资产的方向滚动。
上海印染针织厂,这个原来严重亏损的企业,瞄准本厂沉淀着的大量物化资产,包括厂房、设备、技术力量以及不断升值的地皮做文章,断然把闲置的生产要素解放出来。1992年这个厂把袜子生产转移到苏州乡镇,腾出1.2万平方米厂房,分别与日本、香港、台湾客户合资兴办了三个针织、时装和印染厂,产品绝大部分出口,不仅安置了一批职工,还获得可喜的效益。他们又与上海第一百货股份公司合资,利用8000平方米的临街厂房开办了一个大型百货商场,安置了400余名富余职工;接着,他们又把本厂原有的设备和人员,通过改造、重组,分别建立面料、袜子、服装、服务等实业公司,独立经营和核算。1993年一举扭亏为盈,职工收入显著增加。目前,这个厂又在与汽车贸易企业合作,筹建上海最大的汽车贸易展示市场。
像印染针织厂这样“脱胎换骨”的单位,在上海纺织行业已有不少。近两年间,上海纺织系统共发展大大小小的三产企业近千个,调整中减人11万多,除已届退休年龄和合同到期者外,都得到安置。
工厂“安乐死”生产要素活
上海纺织局局长姜文裕是这样向记者谈怎样通过搞活资产搞活企业的,就上海纺织业的现状而言,既不能用统一的药方抢救整个行业,也不能企图搞活所有的企业,在重新构筑上海纺织产业新格局中,企业必然是多数搞活,少数“安乐死”。我们要努力让该活的企业活得潇洒,搞活无望的企业死得痛快。大刀阔斧地砍掉那些陈旧落后的初加工设备,近两年仅棉纺锭就压缩了23万锭,今后几年还要陆续压缩。生产技术落后难以改造的企业,将随之关停并转;对于一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或扭亏无望,前途黯淡的工厂,都要兼并、转产、拍卖、破产,使其死亡。不下决心这样做,包袱就会越背越重。
换一个视角看,要求所有企业都只盈不亏,只生不死,在市场经济中无疑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既然不能做到所有企业都“长生不老”,让一些求生无望的企业“安乐死”,确实是件好事。比如扭亏无望的国棉三厂被有优势的国棉一厂兼并;盈利大户针织九厂把亏损严重的大型企业统益袜厂兼并,转产内衣,不仅盘活了亏损企业那部分闲置的国有资产,使其有了新的增值契机,也使优势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可谓两全其美。
重视无形资产发挥名牌效应
上海纺织品和服装在历史上就以花色和款式新颖、制作精良享誉国内外市场,创造了许多名牌产品。在新形势下,如何用好知名品牌?他们决定从树立打名牌的观念入手,改变单一封闭的名牌生产格局,以知名品牌为连接点和龙头,推出品牌公司,组成多品种、跨地区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从而形成名牌优势。目前这个决策已开始启动。新近组建的上海凤凰装饰集团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公司是以上海毛毯厂与上海纺织装饰集团公司合并而成。龙头企业上海毛毯厂生产的凤凰牌毛毯是响当当的名牌产品,1991年被评为全国质量第一名,获同类产品最高奖银质奖。近几年在全国毛毯市场萧条,数百家生产企业纷纷减产、转产的形势下,凤凰毛毯仍是炙手可热的畅销货。而上海纺织装饰集团公司也是个实力颇强的公司,年销售额3.8亿元,但产品知名度不高。为了扩大名牌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率,形成系列配套品种,最近他们两家决定合并,产品打“凤凰”这个知名品牌。
著名品牌盛销不衰,是靠质量精、品种新支撑的。上海纺织系统结合拓展著名品牌,发挥技术实力强的优势,去年研制生产出100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功能技艺多的新产品,其中很多出自名牌厂。今年上海纺织系统要推出20个著名品牌,对每个品牌从原料、面料、设计、生产及辅料、饰品等,都定向供应;设计和生产从色彩款式、系列配套、饰品点缀到精致包装,道道环节下功夫,以发挥上海纺织品的名牌效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