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趋利不避害:代价几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1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趋利不避害:代价几多?
本报记者赵蓓蓓
在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中,事故灾害在所难免。于是,安全生产便成为须臾不可忽视的问题,亦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以期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把灾害降至最低点。但是,近几年,当我们的企业争先恐后地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时,一些人急功近利,不知避害或心存侥幸,置安全生产于不顾,最终付出了惨重代价。去年以来频繁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挽不回滚滚财源东流去
1993年8月5日,深圳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致使18人死亡,891人受伤,3.9万平方米的建筑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54亿元,是火灾导致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当时,若非5000军警全力扑救,一旦引发附近的双氧水仓库、煤气罐群的大爆炸,周围两个区十几万人也将在劫难逃。
升腾的蘑菇云使深圳人突然发现,几年来他们竟一直枕着“炸弹”睡觉。人们纷纷质问:为何安贸公司在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竟敢将干杂品仓库改为危险品仓库?为何竟将危险品仓库设在离人口稠密的中心区仅4.2公里处?为何会犯将多种化学危险品混存混放之大忌?原因只有一个:为获大利而不顾一切。
代价是惨重的。但它不过是1993年诸多悲剧中最典型的一幕而已。
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国仅火灾(不含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1.2亿元,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
若加上工矿企业、交通等事故造成的损失,数字更为惊人。
抹不掉胸口永远的痛
俗话说,水火无情。然而,人们往往是“不见棺材不掉泪”。1994年1月30日,杭州十大商场之一的天工艺苑被大火吞没。总经理面对一片瓦砾,不禁痛哭失声。那么多人呕心沥血创建的家业——一个集生产、经营、科研、娱乐为一体的工艺特色品集团型企业,顷刻之间付之一炬,怎不令人痛心?
更可悲的是,1993年2月14日唐山东矿区林西百货大楼因违章施工造成的大火。在法庭上,百货大楼经理孟玉珍一提起“2·14”便阵阵恶心,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在那80具残缺不全、形同焦炭的尸体中,有20多位是曾与她共同创业的职工。
这场灾难的直接肇事者、民工黄建平更是追悔莫及,痛不欲生。他说:“如果我的死能换来80人的生命,我宁愿现在就死。我此时的心情还不如死了好受。
在此不能不提深圳致丽玩具厂的惨剧。1993年11月19日,这个由港商经营的来料加工企业因超负荷作业,导致一楼供电线路短路,引发了一场特大火灾。由于老板为充分利用空间堆货和便于监工,三层楼的厂房只留一个出口,所有窗子都封上铁丝网外加铁条,一楼还堆放了许多燃烧后能产生致人死命的有毒气体的货物,结果84名工人葬身火海。
究竟是谁造成这一惨剧?是无情的火魔还是追求高额利润而无视工人安危的老板?
君不见悲剧仍在上演
邹家华副总理曾在去年10月30日全国安全生产紧急电话会议上说:60%以上的事故是思想麻痹、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目前这种人为因素并未减少。与之相应的是重大事故的发生日益频繁。今年1至3月,全国几乎每天发生一起特大火灾,比3年前增加了两倍。
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了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孙伦。他说,目前我国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法人、主管部门违反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个人的违章作业。此外,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消防公共设施和消防装备的严重滞后所形成的反差,使火魔愈加难以控制。例如,全国现在高层建筑(24米以上)已达2万多幢,而超过30米的登高车还不到80部(日本东京一个城市就有82部);普遍的城市缺水使每次重大火灾的消防用水都供不上,往往使小火变大乃至酿成恶性事故。至于设施、装备滞后原因,他认为不是没钱,而是不重视,不肯花钱。许多人舍得花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建大厦、搞装修,却不愿拿出一点钱安装消防设施。目前,我国的消防装备经费均由地方出,出不出、出多少呈很大随意性,并无明确的法律条文制约。因此,消防部门在重大险情中常会遇到“无米之炊”的尴尬。    
            
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兴衰、人民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如何加强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内部制约机制,已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据介绍,在广州高第街工业市场上,活跃着一支私家专职消防队,它是由高第街个体摊主们自掏腰包于1987年合伙建立的。几年来,消防队将工作重点放在日常防火中,使高第街免遭火灾危害。该街一位摊主说:“一个月多交两包烟钱,换来生意做得安心,值得。”
但愿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