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天使岛上无天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天使岛上无天使
贾宏图
圣弗朗西斯科湾有一个美丽的岛屿,从空中看,它像镶嵌在碧蓝色镜面上的一块翡翠;从陆地上看,它像迷雾中的海市蜃楼。这个岛有一个漂亮的名字,美国人叫它埃伦岛,华人叫它天使岛。现在美国人已经把它建造成公园,可华人,特别是老一代华人,望着它就要伤心落泪。天使岛啊,那是中国人的血泪之地。从1910年到1940年,这个小岛是17.5万中国移民的“鬼门关”,他们被拘禁在这个荒岛上接受审查,年复一年,备受歧视和欺凌,那刻在监舍墙上的诗词作证,那埋在荒草中的白骨作证,那飘荡在烟雨中的冤魂作证。
我们去天使岛那天,风和日丽,海天格外地蓝,可我们的心上却压着阴沉沉的云。望着滚滚的波涛,往事不禁涌上心头。19世纪中叶,被穷困逼迫的许多中国人,也卷进了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狂潮,他们成为旧金山最早的开拓者,对美国西部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然而,为了转嫁经济萧条带来的困难,美国政府不断加害于中国人。在颁布了一系列歧视中国人的法案后,美国政府又于1882年通过了一项排挤华侨的特别法案,限制中国移民登陆。于是,埃伦岛变成了囚禁和审查中国移民的集中营,美其名曰的天使岛写下了血泪斑斑的历史。
高大的有加利树和茂密的绿色植被,把天使岛装扮得葱郁苍翠。我们沿着盘山小
路向大山深处走去。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看见远处山间有几栋白色的木房。陪同的吴小姐说,那是当年关押中国移民的监舍。我们走到那里,看见房下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两行大字:别井离乡飘流羁木屋开天辟地创业在金门。吴小姐说,这是当地的华人集资修建的纪念碑。落成剪彩时,美国移民局的官员来此讲了话,代表美国政府向中国移民表示了歉意。如今,这几栋房子已建成展览馆,当然也是由华人集资建设的。另外,还要感谢公园守门人亚历山大·韦斯先生。1940年,这个地方被关闭,这里的苦难历史也渐渐地被遗忘了。1970年,韦斯发现了刻在屋内墙上的文字,认定这是当时拘禁于此的中国移民留下的。他马上报告了上司,但他们并没有像他那样激动,也不认为这有什么重要。韦斯又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乔治·阿奇和圣弗朗西斯科的摄影师迈克·泰克哈什一同来到岛上,他们动手把墙上那些破旧的文字全部拍摄了下来。这一发现很快引起当地华人的重视,他们游说呼吁,要求保存这几栋房子。1976年,司法部门同意拨款25万美元用以保护这里的建筑。
白发苍苍的程先生领着我们参观。40多年前,他被关在这里历尽磨难,现在他义务在这里当解说员。展览馆的布置相当简单,立着的几块木板上贴着图片,记录了中国移民对开发美国西部的贡献和在埃伦岛上经受的苦难,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刻在墙上的那些抒发悲愤和忧伤的诗句。程先生说,当时他们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年,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花费了所有的积蓄或举债来到美国,结果被关在这里,几十人挤在一间屋中,没有行动自由,只能在床上辗转,没完没了地受审查,几年也上不了岸。一些有点文化的人便把自己无以诉说的情感写在墙上,后来,看守用油漆涂掉了这些文字,他们就干脆用刀在墙上刻写。一些悲愤无处发泄者、不甘忍受者自杀了,被埋在附近的林子里。1919年为了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中国人发动了一次暴动,结果被镇压了,当时死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被关押在这里的还有妇女和孩子,他们遭的罪更多。
在展览馆里,我买了一本《埃伦诗集》,刻在墙上的诗句全部收录在内。编辑这本书的3个华人,是天使岛被拘禁者的后裔。为了发掘和整理这些材料,他们采访了8位妇女和31位男士。这些曾被拘禁于此的人不愿重温那段痛苦的记忆。在编者保证不登名字的承诺下,他们才肯接受采访。我翻看着这135首用血写成的诗,心灵在颤抖。这是被压迫的中国人的痛哭和呐喊!他们的悲痛欲绝是因为自己孱弱的祖国不能给予他们些许的支持。请看这些诗句:
闷处埃伦寻梦乡,
前途渺渺总神伤。
眼看故国危变乱,
一叶飘零倍感长。
列强侵压,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有谁能解救海外游子?确实令人伤感倍长。
伤我华侨留木屋,
实因种界厄瀛台。
摧残尚说持人道,
应悔当初冒险来。
花旗梦破灭了。美国的人权宣言说:“人类生来是平等的,造物主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标榜人道的人是如何实行人道的呢?天使岛上的悲惨故事,并未被所有的人遗忘。
留笔除剑到美洲,
谁知到此泪双流?
倘若得志成功日,
定斩胡人草不留。
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在埃伦岛被拘禁的岁月里,中国移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194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这里的管理处,11月5日,最后一批125名男人和19名女人被转移到市内。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拘禁方才结束。
我们站在埃伦岛上,只见海阔天碧;遥望东方,祈盼祖国日新月异,以雄狮之姿让世人刮目相待。当年一个被拘囚在埃伦岛的志士曾给旧金山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寄了一首长诗《木屋拘囚序》,编者为之写了几句按语,今天读来仍令每个中国人壮怀激烈,现抄录如下,权可当作面对太平洋的誓言:
“此稿由被囚埃伦木屋中人寄来。亟照原稿登录,以供众鉴。笔者以身受之苦,作悲愤之文。血耶?泪耶?墨耶?吾知海内外同胞读之,必生无限刺激矣。虽然,吾同胞有无限之刺激,空作楚囚之对泣,亦何济于事。若非发奋振作,万众一心,以共图祖国之富强……未易一雪此耻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