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小城悠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小城悠然
黄晴刘华新
初到不来梅,便觉城市之清幽。看地图,不来梅市的绿地面积应占30%以上,笔者下榻的公园旅店坐落在该市最大的公园边缘,抬眼北眺,林木草坪相接,浅绿浓翠交倚,无际无涯。
不来梅面积404平方公里,居民66万,是德国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州。不来梅的构成也颇奇特,一州二城,由不来梅和不来梅港组成,两地相距65公里,皆在下萨克森州地盘内。
不来梅城不大,历史却不短,公元787年为主教府驻地,由于著名的威悉河在此汇入北海,在外贸上以地利得风气之先,11世纪被称为“北方的罗马”。1358年,不来梅成为汉莎城市同盟的成员,现在该城的正式名称是“自由汉莎城不来梅”。
集市广场是最能体现不来梅历史传统和文化气质的地方。广场四周多为历史性古建筑。哥特式的圣彼得大教堂内悬有通往天堂地狱之门的圣彼得钥匙,当地人认为这是自由汉莎城的象征。市政厅和商会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正面浮雕上,多有憨态可掬的裸体孩童。格林童话中的《城市音乐家》即以不来梅为背景,这里有“音乐家们”的铜塑像——驴、狗、猫、鸡依次叠立。广场上的罗兰德柱是不来梅城市自由的象征,罗兰德虽持剑荷盾,却嘴角略含笑意,并无金刚怒目式的凛然。历史上,不来梅以“敢于才能获取”的风险精神著称,同时又极富开放容纳的豁达气度,笔者是受不来梅国际渔业博览会组织者之邀来访的,事前收到有关材料,封面竟是中国的长城图景,当时颇感诧异,对不来梅的历史文化略知一二后,现在多少有所领悟了。
市政厅地下的古老酒店是当地的名胜。酒店正厅呈拱形,两侧有13世纪壁画,略显斑驳。店内贮量达10多万升的葡萄酒桶,庞然矗立于熙攘饮客间。酒店内酒窖极多,专门贮藏陈年葡萄酒,其中以专贮17世纪葡萄酒的酒窖最为著名,须特许才可参观。进入窖内,在烛影朣朦中,隐约见一裸女油画像,据说是与该酒窖诸多逸事有关的主人公。窖内的大酒桶上标有贮藏年代。传闻二战后曾有美国士兵来此,取酒一尝,觉色味异常,不敢造次,便舍之而去,这批酒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这批酒现已是不来梅市的文化遗产,几十年来仅取出过一小瓶赠送英国女王,其余全部密封珍藏,传之后人。
由集市广场可见一勇士屠龙的金色浮雕,从浮雕下穿过,即来到著名的桶匠街。街不宽,仅三五米,两边为手工店铺,古色古香。透过大玻璃窗,工人操作历历在目,或烧制料器,或塑泥制陶,再现了18、19世纪的市井风情。小巷中有座小博物馆,入口处有一砖墙浮雕,上塑7个人物,均略带憨气,略显慵懒,或卧或倚或伸懒腰。导游笑说,这是不来梅著名的七懒人,他们在洪水来时懒得逃跑,便筑坝拦之;他们在烈日下懒得躲避,便栽树求荫。也许,七懒人正象征着不来梅人心目中的人格模式:不矜不躁,不怯不懈,从容而机敏地应对危难,应对生活提出的问题。
不来梅的清晨宁静祥和。远方,旧城建筑群上突兀着巨大的荷兰式风车,展示着都市中的乡村风采,近处,草坪中有婴儿咿呀趔趄学步,砂路上有情侣扶肩潇洒骑行。是日,细雨如丝,欲湿似染,草木润泽,万物欣欣,唯有喷泉池畔的铜塑石雕,悄然无语。小城悠然,小城幽幽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