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小马拉大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1
第8版(周末)
专栏:《土里巴人》诞生记

  小马拉大车
赵国政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舞团,竟然有排演大舞剧的魄力;一个中等城市,竟然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当舞剧大作《土里巴人》在湖北省宜昌市诞生后,人们不禁惊讶了:为什么高雅艺术、民族文化在这里如此受欢迎?
宜昌市歌舞剧团新近创作演出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不愧是个创举,演出伊始便引起轰动,一场接着一场,观众成千上万。它以浑厚绵长的文化底蕴、在水一方的独到风格、引人入胜的乡风土趣、亦庄亦谐的表意手法,为当代中国艺坛又增添了一枝奇葩,也为民族舞蹈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当观众欣赏着起伏迷离的剧情、精巧奇特的舞段、荡气回肠的音符、别开生面的场景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一个古老民族婚嫁习俗的风情画里,置身在民族本色的真善美里。它使宜昌人把它作为一种自豪,一种骄傲,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剧目在群众中能够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实在让人感到是多么难得,这种现象已经久违了!
领导者的文化眼光
地处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中游的宜昌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襟连臂挽的葛洲坝像一颗耀眼的明珠,把这座城市烘托得熠熠生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又把它推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400万宜昌人在经济建设上,正鼓荡着志在必成的雄心,与西接巴蜀东入大洋的沿江城镇一比高低。
与此同时,宜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明智地意识到,不能只抓经济不抓文化,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使经济繁荣文化落后,因为物质充实精神匮乏,势必导致社会的病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把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也纳入市政规划的总体工程。推出一部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世人面前能体现能代表能象征当代宜昌风采和情感的大型艺术作品,在宜昌成为本年度五个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项。正是本着这种战略眼光,宜昌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以及歌舞剧团的领导,几经研究,反复论证,才把视角焦距凝聚在辖区内土家族的舞蹈创作上。
土家族的文明土壤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论人口在56个民族中位居第十,分居在湘、鄂、川、黔等地。宜昌市属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便是鄂西30万土家人聚居的地方。史载,它属巴人后裔,有着悠久的英雄史和文明史,民风质朴,性情坦荡,待人真诚,豪爽中溢漾着浪漫的气息。从历史深处遗传下来的种种风俗中,婚嫁习俗既奇异风趣又深含文化色彩。如男女谈情时,女孩为意中人抹黑脸;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双方都以极其智慧的语言,展开善意友好妙趣横生的骂媒与媒骂;出嫁前夕嫁女要由九位姑娘陪伴,通宵达旦地哭嫁;临上轿时要由兄嫂为嫁妹穿上象征终生幸福的“露水鞋”;入洞房时新婚夫妇在众人的助威下抢占卧床……婚俗中这种幸福时刻的每道细节,都集中地体现着土家人清纯的情感——至真,至善,至美,至爱,至诚。《土里巴人》的策划者彭万廷、施兆淮、段德新、蓝东、范红和编剧陈洪等,之所以认准了这个题材,除了看中它的人文特征和别具色彩的文化内蕴外,就是要让人们在观赏古老美丽的土家舞蹈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的熏陶。
门文元的又一杰作
只有大家手笔,才能保证作品的大家风范。统领全剧的总编导应是具备这种才华的关键人物。这时,湖北省舞协秘书长吴健华(“土”剧的总编导助理)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她的牵线下,文化局副局长施兆淮带着市、局领导求才若渴的至诚,千里迢迢来到沈阳,搬动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一级编导门文元。
对于门文元来说,尽管佳作累累,经验丰富,并以《金山战鼓》、《盛京建鼓》、《月牙五更》蜚声舞坛,但编导《土里巴人》实在够艰难的。且不说歌舞剧团的规模和条件,也不说舞蹈演员的数量和修养,只编排出全剧8场舞蹈,就需要拥有多少素材啊!
土家文化尽管古老,但其舞蹈却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解放以来不少舞蹈家也曾付出很大努力,也出现过几个作品,但影响甚微,远不如蒙、藏、维、朝、傣等兄弟民族舞蹈那么成熟。
历史给门文元出了一道前所未遇的难题,也给了他一个意味无穷的机遇。他除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驾驭着《土》剧这艘艺术方舟向前行驶外,更多的心血是花在土家舞蹈的再造上。在宜昌的大半年时间里,他连近在咫尺的葛洲坝都不曾浏览一下。当观众,当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欣赏舞台上一场场风格依旧、面貌全新的土家舞蹈时,不得不发出惊异的赞叹:太成功了!
在记者招待会上,市委书记诚挚地说:没有门文元就没有《土里巴人》舞剧。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庄重宣布,授予门文元宜昌市荣誉市民称号,聘他为市歌舞剧团艺术顾问。这位年届60、已经当了爷爷的东北汉子,激动得泪洒衣襟。
宜昌各界的合力
宜昌市罗市长曾说,歌舞剧团搞这样的大型舞剧有一比喻:小马拉大车。这确是再形象再生动再恰当不过了。
宜昌市歌舞剧团是个集歌剧、话剧、歌舞于一身的综合性团体,100多人。力量薄、基础弱、不配套,是这个团的基本状况;经济拮据又是当今各个艺术团体普遍面临的难题。面对这种状况,领导的决心是:有大马拉大车固然很好;但没有大马,也要竭尽全力地创造条件让小马把大车拉起来。
首先是大胆起用新人造就新人。把音乐创作交给本团虽欠经验却很有才气的青年作曲家赵方;把240多套服装的设计,交给前不久还在搞手帕设计的汪灵芝;把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派给年仅21岁的陈东和年已33岁的戴丽……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锻炼了才干。
市政府为此拨出专款,不足部分由市、部、委、局主要领导亲自登门拜访“财神”。30多家单位向《土》剧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说:为宜昌文化建设出力,理所应当。
宜昌市歌舞剧团这匹“小马”,在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下,负载着宜昌人民的厚望,终于把《土里巴人》这轮“大车”拉起来了!
(附图片)
右上图为“哭嫁”一场剧照
左图为“摸灰”一场剧照
佘代科摄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