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文登县小麦年年增产的几点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0-05
第2版()
专栏:

文登县小麦年年增产的几点经验
中共山东文登县委会
小麦是山东文登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在解放前,农民因生活困苦和生产条件限制,小麦产量一贯很低,每亩平均产量是八十至九十五斤,播种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七。解放后,广大农民经过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党和政府逐步加强对生产的领导,小麦每亩平均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五二年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一百九十五点七斤。一九五三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全县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减产,但经过抢救后,据初步调查,每亩平均产量仍有一百六十一斤多。
文登县小麦连年增产是和贯彻土地改革、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各项政策分不开的。但从技术方面来说,这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网,采用就地取材就地推广的办法,指导农民改进耕作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也起了很大作用。
文登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最初是县农业指导所在一九四六年开始建立起来的。起初只有个别劳动模范参加。一九四七年,县农场附近五个村的劳动模范,利用高村(农场驻村)集期碰头交流经验,并开始组织了农业技术研究委员会。到一九五一年,全县已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乡、百分之七十九的村,成立了“农业技术研究会”或研究小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县规模的农业技术推广网。一九五三年春,中共文登县委员会总结了几年来的增产经验,又把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网的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普遍加以整理。由县长、县建设科长、农场场长,并吸收各人民群众团体等干部参加成立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委员会。它的任务是:按季节总结农民的增产经验,作出推广方案和及时检查贯彻方案的情况。各区也成立同样的机构。乡、村成立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小组,以乡、村主要负责干部、劳动模范、生产有经验的老农、宣传员五至九人组成。它的任务是依据本地实际情况,传授生产技术和汇集群众的生产经验。经过这次整顿后,不仅克服了过去农民因到推广站开会不便和耽误工夫的缺点,同时加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技术的领导。几年来,农业技术推广网在研究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在争取小麦连续增产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它逐步地帮助农民解决了有关小麦品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耕作方法、合理施肥等技术问题。
就地选种就地推广
解放以前,文登县的小麦品种很杂。这些品种共同的特点是:秸子细、不耐肥、易倒伏、穗头小、麦粒少和产量低。过去也从外地调进过一些好种籽,但因不适合当地条件,试种都没有成功。一九四二年,一区高村镇于清绶夫妇在自己的麦田里发现了五穗形状奇异的小麦——扁穗麦,并用它作种籽,在当年秋耕时播种了二十五墩,以后逐年推广,一九四六年,县农场用这种种籽,每亩产量达三百五十一斤,比当地一般小麦增产一百零八斤。经过示范对比,引起了高村附近一些村的劳动模范和群众的注意,纷纷要求换种。这个品种经过几年的种植,群众总结它的特点有:(一)产量高(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二)秆子矮而粗、耐肥、抗风力强;(三)抗疸性强;(四)出粉率高
(每百斤小麦比当地小麦多出粉一点八斤)。到一九五二年,这种品种已普及到全县百分之九十五的户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亩数。
在推广扁穗小麦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研究会”特别注意了选种保纯工作。经过发动,广大群众打破了过去不选种的习惯,开展了群众性的年年选种的运动。由场选、片选提高到田间穗选。据统计,一九五一年全县田间选种户占总植麦户的百分之六十,一九五二年又增加到百分之八十。这个县的二百四十八位劳动模范,还建立了“留种地”。扁穗小麦的优良特性因而基本得到保持。
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防除病虫害
文登县小麦病害很多,其中最严重的是腥黑穗病。群众因不懂病害的原因和防治办法,束手无策。一九四九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推广用粪种隔离的办法防治这种病害,经过几年的实验,农民在采用铺粪、隔离粪、施净粪及选种、换种、浸种、拌种、或拔除病株等方法上,都有显著成绩。到一九五三年全县的腥黑穗病已基本消灭,其他病害也因种子处理得法及改进栽培方法等而大大减轻。
随着防治腥黑穗病工作的开展,农民对防治地下虫害也很重视。据统计,一九五二年秋防治地下虫害的占全县总农户的百分之十五,占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改良土壤提高耕作技术
全县有泊地约十万亩,碱地近万亩,其中有无法耕种的重碱地五百二十亩。过去也有压沙换土,改良土壤的办法,但只有“兵强马壮”户才能作到。几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的集体力量,压沙换土工作已广泛开展。今年全县已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泊地得到改造,碱地除不能耕种的外,有百分之九十五得到基本改造。经过压沙的泊地、碱地产量一般提高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在提高耕作技术方面,文登县作到了早耕、深耕和适时播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式农具逐年增加,耕地深度一般加深到三、四寸。有的农民为了达到深耕,还扩大了刨地的面积(一般刨六、七寸深)。也有不少农民采用深刨一遍再耕一遍的办法。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全县三十二万多亩麦田,刨一遍或耕一遍占百分之七十五,刨一遍再耕一遍的占百分之二十三。这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有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该县也推广了小麦密植的经验。文登县农民旧有习惯是墩播,每亩播种量六斤到七斤。因为播得太稀,土地并没有完全利用。一九四九年农场和部分劳动模范,进行墩播和条播的对比示范,结果条播每亩增产百分之五,从此农民就逐渐改变了墩播习惯,条播的面积逐年增加。一九五○年全县条播小麦占百分之五,一九五一年占百分之十五,一九五二年到百分之三十。宽幅密植的种法,部分群众也开始试验,播种面积占全县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一九五二年又发动十二个劳动模范分布在六个区十二个村中,进行“窝麦”栽培示范。据一九五三年麦收总结:条播比墩播增产百分之七;宽幅密植比条播增产百分之十;窝麦比宽幅密植增产百分之八。一般窝麦每亩产三百斤至五百斤。
合理地增施肥料
增施基肥是保证小麦增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解放前施基肥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差,至于硬肥(豆饼、米糠、大粪干等)的用量就更少了。当时每亩仅能施圈粪一千斤左右。近年来经过领导方面的提倡,施基肥量已逐年增加,到一九五二年每亩平均上粪十二车,硬肥二十五斤。由于基肥的增加,保证了小麦在生长期间所需养料。
适时分期追肥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登县农民的习惯是尿浇小麦。历年经验证明:沤过的人尿加水后浇麦的肥效很好。这个经验曾在一九四九年全面推广,一般户在冬季和初春(因晚春浇麦成熟期晚)都能做到用尿浇麦半亩到一亩、肥效不比化学肥料低。为了补足自然肥料之不足,施用化学肥料的也逐年增加。一九五三年春全县小麦共施化学肥料二百一十六万多斤,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一倍以上,每亩用量十至十五斤。施追肥的麦田,占总麦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有的并在增施基肥,分期合理追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磷酸钙、草木炭等,也收到更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