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立足草原独树一帜——塞夫、麦丽丝和他们的《东归英雄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2
第4版(要闻)
专栏:

  立足草原独树一帜
——塞夫、麦丽丝和他们的《东归英雄传》
赵葆华
1993年中国电影政府奖中最引人瞩目的单项奖——最佳故事片导演奖桂冠被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摘走。他们是塞夫和麦丽丝夫妇,地道的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黑马”。他们的《东归英雄传》给影坛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喜悦。
其实,他们于1991年摄制的影片《骑士风云》,对于当年的影坛来说,已颇有些“黑马”突兀而至的气象,为《东归英雄传》做了铺垫。他们把在《骑士风云》中表述得意犹未尽的主题与艺术特色移到《东归英雄传》中,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发挥。《骑士风云》描写的是新疆人民迎接解放军解放新疆大地的史诗,却以土尔扈特部王爷派自己的独生女儿,只身去三区革命政府联络起义共议迎接解放军进疆大计为切入口;《东归英雄传》反映的是18世纪下半叶,中国迁徙到俄境内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200余年的土尔扈特蒙古人,不堪忍受沙皇政府种族灭绝政策,誓死东归的史诗。两片相映成辉。
蒙古族是受史诗文化哺育的民族。爱国情结,英雄主义,是史诗的两个基本要素。草原上长大的塞夫与麦丽丝在《骑士风云》和《东归英雄传》中既引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烘托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也牵引出令人动容的爱国主义情愫。影片中的草原、英雄与烈马,既是真实的、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又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
《东归英雄传》集史诗性与观赏性于一身。这是一部颇具示范意义的作品,其示范意义在于: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史诗性作品,也要好看,而且能做到好看。《东归》已然做到了这一点。塞夫、麦丽丝很重视创造《东归》的观赏性。《东归》中,围绕着东归图,一方面沙皇鹰犬围追堵截,另一方面沙皇奸细明抢暗夺,险象环生,影片充满了危机感。《东归》的情节一波三折,扑朔迷离,充满了悬念的魅力。影片尾声部,在英雄与奸细喋血黄沙处,千户阿拉坎桑在弥留之际出示东归图,原来文在他自己的后背上。东归图的设置,既令人大感意外,又升华为一种意象。人在图在,人亡图并不亡!
《东归英雄传》与《骑士风云》场面壮观,视觉造型极富冲击力。两部影片都展示了草原奇观。影片中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静态美的描绘,对如潮如海的马群的描写,对马的千姿百态的描摹,对马上英雄或悲天或狂放或喋血那份气概的展示,此前都很少见。既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娱乐,又有不可遏止的情感冲击,同时还有荡气回肠的灵魂洗礼。这些艺术特征的结合,使得《东归英雄传》既深沉又好看。它的示范意义还在于,它再次告诉人们,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土地,才可能踩出走向成功的通途。
塞夫与麦丽丝这对青年夫妇,既受草原文化——蒙古族文明的养育,又受到中原文化——汉族文明的熏陶。这一点,就构成了他们的独特优势。塞夫曾就读于吉林大学中文系,麦丽丝曾就读于内蒙古师大文学研究班。两个人都有不少优秀小说问世,又都先后到电影学院导演系与文学系深造。扎实的文学功底,丰厚的生活积累,鲜活的艺术感觉,良好而系统的专业训练,这一切昭示着他们还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目前,他们正准备到内蒙古草原拍摄另一部作品《永不驯服》。未来的这部影片,仍是对草原、英雄与烈马的礼赞,仍是史诗性与观赏性的结合。他们将把这部作品作为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一份礼物!
(附图片)
下图为《东归英雄传》的一个镜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