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谢觉哉扬州躲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谢觉哉扬州躲生记
易柯明
1964年4月27日是谢觉哉的80寿辰。谢老在乡(谢老是湖南宁乡县人)的儿子谢廉伯、谢子谷和侄女婿吴岂凡在1963年年底就开始在一块商议要给老人家去祝寿,因为谢老自1927年“马日事变”离乡近40年,家人从没有给他祝过寿,如今80高龄了,仍不去祝寿,心里总是过意不去。同时晚辈们也知道,老人家当时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工作繁忙,加上又在病中,去祝寿也应该得到他的同意,于是由吴岂凡代表大家给谢老写信。信寄出后不久,1964年初,谢老亲笔给儿子和侄女婿回了信:岂凡并告廉伯、子谷:
岂凡除夕信收到。
我今年,明年都要“躲生”。躲到哪里去?反正交通便利,准备在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把生日过去。但决定不来长沙。
为什么要躲?一、党中央早就有规定,不准做生,也没有人做过生。最近还批评某某下级为父母做生的事。二、人的生日,一年一度,是很寻常的事。三、不合增产节约的规定。四、老人的喜欢是后一辈工作做得好,尤其是地方工作做得好,而不在乎甚么庆祝,岂凡如能写一篇很实际有意义的信给我,是最有价值的寿礼!
祝你们好!
谢觉哉
谢老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革命家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处处以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使他的亲属们受到深刻教育,大家放弃了去京祝寿的念头。吴岂凡遵照谢老的嘱咐写了《农村“社大”、“社代”与民主集中制》的调查报告并寄给了谢老。谢老很快又给岂凡复了信,称调查报告是给他的“一份丰厚的寿礼”。
1964年4月中旬,谢老离开北京到外地视察工作,同时也是为了“躲生”。4月26日,他到达扬州。27日,是他的大寿,这天他未告知当地的党政负责同志,上午轻车简从视察了一个村镇,和农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下午游览了扬州名胜瘦西湖,晚上在日记中写了一首《生日在扬州》的诗抒怀:
今年生日在扬州,
十里扬州景物稠;
寺里琼花繁若锦,
湖中西子瘦于秋;
偶从僧舍观书画,
又向同僚问乐忧;
八十年华如水逝,
红旗招我再来游。
后来,谢老把这首诗抄寄给了故乡的儿子、孙子和其他亲属,他们从老人家的诗中更加感受到一个老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和亿万人民同忧共乐的高风亮节。
(附图片)
1956年,谢觉哉同志在北京。他虽已年逾古稀,仍在为祖国和人民操劳。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