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悼颜金生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悼颜金生同志
李琦
颜金生同志的逝世,使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儿女,失去了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而高尚的战士,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患难之交的挚友。
我和他在1964、1965年相继调到中央文化部任副部长。当时,正是“全国学习解放军”的热潮。因为他在部队中素以擅长政治工作而有盛名,周总理指名要他到文化部兼任部的政治部主任。
我们到文化部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这是谁也不曾料到的厄运的降临。我们被夺了权,但每天还要到机关去交代“罪行”。由于两人住在一处,恰好对门,所以经常同去同回。如果有一个人被揪走了,也好向另一个人的家里说说。有时两人被同台批斗,乘车游街。在这些场合中,金生同志表现得较为镇定。他从不乱说,从不推诿自己说过的话、作过的事,勇于承担。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千万不要承认是走资派。咱们从小革命,怎么会是反对社会主义呢?不要怕一时的斗争,要撑得住。”在那段漫长的日子里,两个人家庭的成员、小孩子们频繁往来,也因为“文化大革命”把两家的关系搞得更紧密了。
1969年,我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时,听说金生同志解放了。他在副部长中算是解放最早的,但从他个人来说,他在文化部这一段,工作时间不长,挨斗的时间倒是不短。后来又听说他重新穿上了军装,而且是经周总理亲自批准的。我暗暗庆幸他总算是过了这一关。当时,我在干校,全家老小都离开北京,7口人分散在6个地方,其中的两个女儿,“找到了颜伯伯”才得以入伍当兵。
“四人帮”被粉碎后,金生同志从外地调回北京,我们又有机会见面了。当时,两个人的心情是兴奋的,很想多做点事,弥补失去的岁月。他在工作中、生活中脚踏实地,不计名利,兢兢业业,勤奋清廉,一身正气。我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假如每个共产党员都像颜金生那样,也就不要整党了。”我俩见面时,即使所谈不多,也都涉及党风如何端正,加强联系群众等。
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我们俩人都被选为常务委员会的委员。因此可以经常见面、参政议政。他潜心研究问题,在会上发言不多。间或在会上或会下议论时,对一些问题较有见解,语言朴素、直截了当,从不长篇大论。1989年的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对每个人、每位常务委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当时金生同志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
1992年一次人大常委的小组会议上,他突然大口大口呕吐,我恰好坐在他的身边,帮他擦拭,呼唤服务员。谁知这竟是他脑血管病发作的征兆。他立即住院,一住2年多。在1994年3月28日晚间终因肝癌夺去了他的生命。
回忆3月28日下午,我和老伴匆匆赶赴医院,看到他那憔悴痛苦的面容,心都碎了。往事又一幕一幕浮现在脑海,有许多感慨:“金生同志,你去吧。任何人是不能违背生死规律的,而革命事业总会有后来继承者。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