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认真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3
第5版(理论)
专栏:

  认真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王道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广大农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党委如何从区情出发,构造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农民奔小康打开“快车道”?我认为,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矛盾。
一、认真解决和处理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为农民进入市场挑担子。
十多年的农村改革,不仅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特征的改革方向,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而且逐步以市场经济为取向,加速了农民走向市场的速度。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某些改革措施还不到位,新旧体制交替运行,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秩序尚未完全确立,导致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农民开始注重按照价值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获取较多的家庭经营收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转换职能缓慢,宏观调控不力,各项服务诸如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没有跟上,还没有形成地、县、乡等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服务组织,农民对发展什么心中无数,某些产业或产品发展起来后,由于没有将生产与市场很好地联结起来,造成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难。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一是要从改革入手,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党委在抓好中央和省委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前提下,其精力主要用在宏观决策及发展规划指导上。政府部门应由单纯行政管理向管理服务和经营服务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直接管理经济转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二是打破行业部门界限,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功能服务。职能部门像农业、水利、科技等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农民进入市场牵线搭桥,率先把职责内的服务开展起来。有能力的部门也可积极向外渗透,吸收外行业、外部门参加,形成系列化服务。三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特别要针对过去存在的地区封锁的弊端,改进市场调控方式,用开放的模式管理经济。四是积极组织、引导各职能部门、乡村基层组织和个体、联体服务组织“同台演出”,搞好社会化服务“大合唱”,靠健全、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农民大步走向市场。
二、认真解决农民奔小康与增收减缓的矛盾,为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小康找路子。
推进农村改革,培育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根本目的是为农民开拓更多的致富门路,更快地实现小康目标。我国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虽然搞起了乡镇企业和高产高效农业,开辟了一些致富门路,但总的说来,致富的门路仍很窄。对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善于把握本地发展优势,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路子。
组织和引导农民奔市场、达小康的路子很多,但最简捷、见效快的则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上路,构造农业走向市场的基础。从一些地方创造的经验来看,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并将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搞成名优系列产品,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创造更高的效益。同时,还能带起一批加工产业,为农民增加新的就业门路。其次,搞好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结合,发育农民和农业走向市场的载体。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连接和带动的载体。实践证明,实现这个连接和带动的载体,主要是乡镇企业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小城镇。应运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速镇的发展,将其建设成带动能力强的样板。第三,按照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模式,大搞多种经营,发育“家庭工程”。通过这种办法,主要解决那些经济基础薄弱、工副业项目偏少的乡村的发展路子问题。
三、认真解决现行土地制度与规模经营的矛盾,为农业实现集约化、现代化和市场化找法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伟大创造,必须继续坚持,并在稳定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承包制初始阶段,由于过分强调平均包地,致使土地划分得过于零碎,不利于统一耕种。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一部分农民转向发展工副业或第三产业,而承包的土地成了累赘。这就形成了新的矛盾,一方面,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高效农业,需要土地连片集中、规模经营;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土地流转机制,土地不能自由转让,难以向种田能手集中。许多地方通过试行两田制或种田户与工商户分离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前提下,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已有了现实可能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就一个地区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索。一是对现有承包土地,在群众双方自愿的条件下,经过法律公证,可以实现自由流转,但必须在村级集体监督下实施。至于转包期限、承包费用、提留款项等内容,则要视各地情况而定。二是对新开发的土地,实行集体开发,连片治理,规模经营,大户或联户承包,力求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对开发的土地,按市场需求,选产业,定产品,将其建设成走向市场的农副产品示范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