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李鹏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面临很好的发展时机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大有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提出
中华民族面临很好的发展时机
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大有希望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记者殷学成、邹爱国)国务院总理李鹏5月17日至22日对江苏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他指出,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奋斗150多年,现在正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走下去,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奋斗,中国的发展大有希望。
李鹏等在江苏省委书记、省长陈焕友的陪同下,沿大运河,先后考察了连云港、淮阴、扬州、镇江等地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走访了农民家庭,并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
初夏的江淮大地,一片勃勃生机。李鹏说,江苏我来过多次,目睹了江苏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江苏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国家也作了积极的贡献。他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既要考虑到本地的利益,也要服从国家的需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他希望江苏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是李鹏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在连云港港务局、扬州通运集装箱有限公司、扬州客车制造厂、镇江江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李鹏详细询问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他说,我国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得是好的,这些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产品适销对路,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但也要看到,在深化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也有些企业程度不同地遇到一些困难,经济效益低。这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我们既要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充满信心,也要重视国有大中型企业现在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面向市场,使产品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要重视销售,积极开拓市场;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好机制;要重视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在发展方面要重视结构合理和经济效益。他说,有人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划等号。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有充分信心,相信经过我们努力,一定能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
无论是在苏北腹地的淮阴,还是在长江两岸的扬州、镇江,李鹏都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涟水县高沟镇晏庄村,他和省、市、县、镇、村、村民小组的干部一起座谈如何加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在高邮市武安乡,他来到田头察看夏粮长势,走访农民家庭。在丹徒县龙山村,他考察了龙山鳗业联合公司的发展情况。他强调,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要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他希望江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条件下,提高单产,同时还要讲究效益。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前提下,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并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考察期间,李鹏来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故乡——淮安,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参观了周恩来业绩展览。他说,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崇高品德。
李鹏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汇报时强调指出,这两个月来,物价涨幅趋缓,但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仍是各级政府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谈到苏南、苏北的差距时,李鹏说,从全国看,江苏经济发达,但从江苏省内看,苏北与苏南还有一定差距。先富起来的苏南有责任帮助苏北发展经济,使苏北也尽快地富起来。苏北有自己的优势,如土地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缩小差距。
随同考察的有陈锦华、何椿霖、刘江、黄镇东、国林、姜云宝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