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读物——《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出版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4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读物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出版前后
钟怡祖
编者按: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的影响,无所不在。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今天,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的理解,管理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都将成为空谈。《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的出版。给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了一本极好的普及科学知识的教材。学习此书,对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概貌,正确领会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都会大有裨益。为此,我们特约请中共中央办公室的钟怡祖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介绍该书出版的情况。以及助于各能党政干部学好这部重要的教材,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
伴随着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活动的深入展开,一个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入门”读物
江泽民总书记非常重视提高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他多次指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为此,他建议由国家科委牵头组织编写一本书,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我们的对策,供县以上干部阅读,以丰富大家的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去年5月1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时,进一步提出:“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十分重视。他几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科技教材的编撰问题。去年5月下旬,由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任组长的教材编写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紧接着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的撰稿组也组织起来。在宋健同志的主持下,经过撰稿和审稿人员半年多的共同努力,于去年12月拿出了书稿。
此后,撰书办公室又邀请科学出社和中央党校出版社多位资深的编辑,对书稿进行了文字润色和规范化处理,使书稿更臻完善。
江泽民总书记在为该书作的序言中说:“了解现代科技知识,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的读物,大家要多下一点功夫仔细阅读。”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翻开《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你会感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这不仅表现在它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主线,详细地叙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内容几乎涵盖了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而且还表现在该书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注意文章的通俗性、可读性,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读起来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这其中凝聚着编撰者的大量心血。早在编撰之初,撰稿者们就考虑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虽然有了普遍提高,多数县以上领导干部具备了大专学历,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还存地着明显的差别。所以编撰者们从一开始就注意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使这本书成为一本鼓劲的教材”,是编撰者们努力实现的又一目标。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新理论层出不穷。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客观介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与竞争态势的同时,该书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较详细地介绍了我们的对策,如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等。在介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同时,也介绍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作出过的巨大的贡献。这样介绍和论述,使人读后感到精神振奋,充满信心。
联系实际仔细阅读
一位中直机关的干部在拿到《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后,高兴地说:“现在教材有了,也比较通俗易读,能不能学好,关键在自己了。”这话道出了一个干部读好此书的决心。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确实很忙。但忙要忙到点子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下决心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应酬,挤出时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是讲到了问题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事实说明,如果对世界科技的发展状况和竞争态势,没有一个比较的了解,不熟悉、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全局,审时度势,洞悉未来。“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者。”这些年出现的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短期行为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领导者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如何,还会极大地影响到群众,影响到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我们的高、中级干部都能成为既拥有最新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又具有远见卓识和驾驭未来能力的“帅才”,那么,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一能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