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商标:躲不开挡不住的诱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4
第10版(法制纵横)
专栏:述评

  商标:躲不开挡不住的诱惑
陶国峰
市场经济的大潮在中国大陆洪波涌起之后,另一种浪潮也涛飞浪卷蔚为大观,并随着市场经济的潮头相起伏,这就是商标潮。
涉足市场经济甚至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人都不得不重视商标潮这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1992年一次抽样调查表明,买东西不留意商标的人只有8。6%。
商标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地问世的。最初的商标就是区别同类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的标记,直到现在,这一功能也仍然是商标存在根本意义之所在。
商标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似乎有成为一种文化的倾向,商标对其所使用的商品而言,也越来越具有某种独立性。
在中国大陆,著名商标有很多,如三九胃泰、太阳神、健力宝、康佳彩电、吉诺尔冰箱、琴岛·利勃海尔冰箱、牡丹电视、上菱冰箱、天坛家具、娃哈哈、前列康、云南白药、方正、四通、联想……等等。
提到浙江的乡镇企业,人们原来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以船小掉头快著称的“温州模式”,但是近年来,东海沿岸的宁波却崛起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玉立模式”。浙江玉立电器集团以船大好压浪的规模冒出地平线,并很快在中国知名企业集团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玉立电器集团的崛起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功的商标战略。
这家企业集团成立伊始,便以强有力的广告及公关攻势,集中力量宣传了自己的商标,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一个实力雄厚、可以信赖、够档次的企业集团形象,这一形象使这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受益不浅。
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的有效注册商标从不足8万个猛增到近40万个。但总的说来,我国企业的商标意识,对商标战略的运用,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商标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还很不够。尽管我国企业的商标注册总数已达近40万个,但平均下来,也不过大约20个企业才拥有一个商标,实在是与市场经济需要相差甚远。
商标潮在中国大陆涌起,一是因为实行市场经济,还有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开放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中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分不开了,所以就必须遵从国际上关于知识产权的惯例和通用作法。
作为知识产权的现代商标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1982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为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奠定了第一块重要的法律基石。目前,我国已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改,又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地名称保护法也在积极制定之中,市场经济使中国商标法制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完善。
然而,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成灾,成了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毒瘤。这种不法行为摧残着生产力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对此,中国商标管理机关和司法部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组织严厉打击。近几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达数万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移送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令人高兴的是,企业的商标意识已经觉醒,并开始成为反对商标侵权行为和推动商标事业前进的主力军。这是反假冒伪劣成功的最大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