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河南平舆县是全国芝麻最大生产县,过去按计划种芝麻,守着“油罐”没钱花;如今面向广阔市场种芝麻,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5
第4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河南平舆县是全国芝麻最大生产县,过去按计划种芝麻,守着“油罐”没钱花;如今面向广阔市场种芝麻,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报记者李而亮
车出驻马店东行,陪同的同志告诉我:什么时候你在车上闻到浓郁的芝麻油香,平舆就到了。
平舆的芝麻油未闻其香,早闻其名。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驰名全国的芝麻之乡,芝麻常年播种量在50万亩以上,总产达2500多万公斤,无论种植面积、产量和品种,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平舆生产的小磨香油更是远近有名,早在1986年进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就夺得第一,被誉为“食用油女皇”。
与香油的盛名很不协调的是,平舆同时是贫困“帽子”戴了多年的国家重点贫困县。平舆有种植芝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可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使干部群众的观念一直停留在完成国家收购任务上,以低廉的价格单纯出卖原料,“泡在油罐里,穷得叮当响”。前些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油料价格的放开,习惯于按计划生产的平舆县又尝到了苦头:一边是市场食用油的价格不断上扬,一边是县里的芝麻年年积压。在市场对芝麻的需求日趋扩大的形势下,这里竟出现了农民卖芝麻难的情况,导致了连续几年芝麻种植面积下降。
在背离市场中吃大亏的平舆人,终于从面向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近年,他们连续迈出了几大步。
第一步是根据市场变化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国际市场的行情,引进白芝麻新品种5个,逐步淘汰了市场滞销的黄芝麻,把50万亩种植面积几乎都调整为纯白芝麻,很快打开了国际市场的销路,出口量连年增加,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全县1.15亿元的出口额中,有80%的产品是白芝麻,使芝麻种植大户年均增收380元。再就是改变单纯卖原料的状况,发展芝麻加工。县政府除鼓励农民加工小磨香油外,还投资200万元,扩建县油厂,新建了日产30吨的小磨香油加工车间。目前,这个县的油料年加工能力已达3500吨,其中农民小磨香油加工户1500多个,加工点遍布北方的30多个大中城市,每个外出的加工户年收入都在1—2万元。
在迈向市场中初步尝到了甜头的平舆县,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即分散、量少的集贸市场式交易,虽对搞活芝麻运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致使交易无规则,市场价格扭曲,流通秩序混乱,合同履约率低。加上一些商贩掺假使假,严重损害了产品声誉和农民利益。
1992年,平舆借助中原芝麻批发市场的建立,在从初级市场向高级市场交易的转换中,迈出了第二步。对外积极发展会员单位,目前入市客户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还吸引了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考察,寻求合作。在批发市场建立18个月共54.7万吨的总成交额中,平舆芝麻成为最大的原料支柱。对内他们加入与批发市场同一机构的经济实体——驻马店植物油集团公司,通过“龙头”与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市场+公司+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新格局。芝麻生产经营步入大市场、大流通、规范化的轨道,货畅其流,价格不断上扬,1993年芝麻种植户从流通增值中人均增收50多元。
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把平舆建设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的芝麻生产基地,是平舆芝麻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第三步。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幅即将完成的平舆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的蓝图,主要内容有:把白芝麻生产扩展到60万亩,单产由60公斤提高到80公斤,总产达到4800万公斤;与之配套的有4000亩良种繁育田和加工厂、油料专用复混肥厂,以及芝麻香油、芝麻酱、芝麻糖、芝麻叶罐头、保健芝麻食品、优质饲料等一批芝麻系列深加工企业,总投资600万元。生产基地今年建成后,全县农民可获得更大的收益。
面向市场做好芝麻这篇大文章,平舆县的脱贫致富、经济振兴正像谚语比喻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