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朋友的忠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朋友的忠告
钟怀
不久前,南京爱德基金会的秘书长收到德国一资助组织致我国某单位信函的抄件。这封由德国基督教社会发展促进会主任哈·巴埃尔等人联名签署的来信,所谈不是别的,而是我国接待来访客人的问题;不是嫌我们接待不周,而是批评我们接待得过分。真是“礼多人也怪”呵!
且让我摘抄几段原信:
“我们的职员及顾问访问中国时,受到你们一贯热情、慷慨且友好的接待,甚至有些情况使我们不知所措。”
“希望你们不要介意我们的坦率,我们认为某些招待客人的方式,不仅和我们组织的有关规定和传统作法相悖,即使在中国的条件下也并非不成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明确地反对请客送礼。当然,我们更知道我们共同援助的贫困县的经济困境,而这些贫困地区自己却在宴请来宾和赠送礼品方面进行攀比,我们为此感到尴尬……”
来信请求中方在以下方面“给予理解和支持”:一是他们的职员和顾问不可以接受个人礼品,在公务旅行中应支付各自的膳宿费。他们感谢合作单位邀请共膳,“但这种宴请必须是偶然的,例外的,而不能成为一种规矩”。二是今后他们的人访问农村项目时,希望地方上“省去冗繁的礼仪,代之以简单朴实的形式”,“县乡政府也不要长途跋涉赶来”,“这样做或许更有利于我们和基层群众接触,有利于对项目的理解。”
我之所以不惜笔墨摘抄这些内容,是因为这封信写得太好了,准确地击中了我们的弊端。我们不少同志总认为待客之道,就在于规格高,礼仪隆重,住要高档,行要豪华,宴会丰盛,礼品名贵。对内宾如此,何况外宾,更何况来和我们搞合作项目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此,贫困地区也不甘“落后”,竟相攀比。在某些同志的心目中,艰苦朴素是寒酸、小气的同义语,只能遭人白眼;讲铺张,摆阔气,方能显出礼貌、热情、友好。观念的颠倒,一至于此。!
近年来新闻媒介不断介绍经济发达国家待客如何精打细算,绝不奢靡消费。没有人因此小看他们,说他们寒碜。反之,我们这里宴请外国朋友的大手大脚,倒招来不少非议。不是有过卡玛罢宴的故事吗?还有个在中国当过厂长的德国人格里希,有次受宴请,一席竟上二十八道菜,他说看了“心中都在滴血”。现在又有德国朋友寄来上面那样一封情真意切、剀切陈词的信。那是朋友的忠告,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想想看:在招待客人、宴请送礼方面,谁应该“不知所措”?谁应该“感到尬尬”?谁应该“心中滴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