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善于“发现”的眼睛——记《十三世达赖喇嘛》编剧孙德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4
第4版(要闻)
专栏:

  善于“发现”的眼睛
——记《十三世达赖喇嘛》编剧孙德民
本报记者易凯
承德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是今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推荐的优秀剧目。当这一消息公布时,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便是该剧的编剧、承德话剧团团长孙德民。
老孙中等身材,体型瘦削,棱角分明的脸上嵌着一双不算大的眼睛,在平时总喜欢眯着,偶一睁开,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孙的眼睛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避暑山庄烟雨楼的晨风迷雾中,他发现了青年时代的叶赫那拉氏,于是便有了话剧《懿贵妃》;从木兰围场激越的马蹄声中,他发现了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东行的班禅活佛,于是便有了话剧《班禅东行》;从现代生活嘈杂的氛围中,他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于是便有了话剧《女人》;这一次,他又发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一个有着大起大落的遭遇,有着反差强烈的性格,有着复杂多变的内心矛盾冲突的活生生的人。老孙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将他搬上了舞台。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老孙的创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人物难于掌握,题材难于驾驶。但老孙坚信,只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采取尊重历史真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土登嘉措虽然曾因当时朝廷昏庸,被革除了达赖喇嘛的名号,在出逃印度期间,发表了一些错误言论。然而,在他的晚年,终于对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根本的认识,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努力致力于改善同中央的关系。他的觉醒,使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应该说,在当时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他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
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真实地反映出土登嘉措在当时复杂的心态,充分肯定了他爱国主义的果断举措。同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直试图通过剧中主人公去追求这出戏作为文化体的存在价值。
孙德民创作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荣获文化部今年“文华奖”的新剧目奖,他也再次获优秀编剧奖。该剧也将于近期赴京展演。
我们期待着老孙这双眼睛“发现”更多更新更美好的事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