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波谷浪峰显身手——党外人士陈禄安救活“横泥”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5
第5版(参政议政)
专栏:

  波谷浪峰显身手
——党外人士陈禄安救活“横泥”纪事
叶玉书贺民
陈禄安原是江西老区横峰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委,现为县长助理。1992年5月28日,年近知命的陈禄安,毅然放弃清闲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全区建材行业亏损大户——横峰县水泥厂出任厂长。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效益扶摇而上,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横峰县水泥厂是个有20多年历史的老厂,自1987年新生产线投产以来,产量从未达到年生产设计能力的40%。
陈禄安起初是站在参政议政角度,数次到水泥厂调查,其目的是拿出治厂方案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至于出任厂长则没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当时内心很矛盾,认为自己是一位党外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将会存在诸多不便,尤其是担任企业一把手更会难上加难。同时,他小儿子正值高中毕业、临近高考的节骨眼上,加上80多岁的老母亲时常生病,还有年逾古稀的岳父岳母,这三老一少都需要人关照,要是去了水泥厂,这一摊子的事羸弱的妻子能承受得了吗?但陈禄安顾不了这么多。为了不负全县人民厚望,他带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受命于危难之际,挑起了水泥厂厂长这副担子。
陈禄安走马上任后,大刀阔斧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搬走了“铁交椅”,打破了“铁饭碗”,取消了“大锅饭”,结果使1名副厂长、1名科长和车间副主任落聘,5名工人厂内待业,只发给生活费;一线职工工资普遍高于其他职工,平均200多元,高的近400元,从而稳定了生产人员的心,稳住了干部职工队伍。
陈禄安作为一厂之长,不但要求干部职工进入角色,而且自己首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打上任那天起,他就搬进了七八公里外的水泥厂简陋的单人宿舍,同干部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呆就是几个月不回家。在厂里,他把自己85%的时间都泡在了车间、班组。他跟班劳动,现场办公,用自己的汗水换取了职工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陈禄安一手抓信誉,一手抓产品质量。他亲自跑银行、电力部门和煤矿,做到不欠新电费、新利息,不搞资金体外循环,设法偿还旧债,从而取得了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供电、贷款和原材料都有了保障。从去年7月起,横峰水泥厂结束了生产325号水泥的历史,产品供不应求,备受市场青睐,远销福建、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武夷山机场跑道指定使用“横泥”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