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文化发展与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与体制改革
郭兴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要强调引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和经济发展不同的特点。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所发生的变化,又要考虑到文化自身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和特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事业统包统管的管理体制,打破了“国家出钱,群众娱乐”的格局,它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代表国家整体艺术水平与从事传统艺术表演的文化团体得不到有力的扶持,二是文化市场比较混乱。文化领域的这种变化,决定了当前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重点,是扶持公益性文化和有较好社会效益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文化,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文化扶持的方式很多。举其要者有:(一)政府直接投入。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应采取一般支持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如此。(二)引导社会各方赞助。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单位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服务,打破国家独办文化的旧格局,支持和促进社会兴办文化事业,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的新格局。(三)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基金也是投入的重要方式,并且可能成为社会投入的重要途径。(四)政策优惠。国家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对文化进行投入,也可以实行差别利息体现对不同文化的区别政策。银行可以对公益性文化项目及活动实行低息或政府贴息等优惠政策。国家对文化系统的税收和上缴利润可以适当返还文化系统,用于发展文化事业。优惠政策实质上是政府间接投入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重要一点是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促进文化机制的发展和良好运行。
改革旧有文化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文化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要通过改革文化体制,创造促进文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机制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文化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打破了政府独家办文化的模式,文化市场已从过去的影视剧、书报摊的简单市场,初步发展为包括文化娱乐、音像、书刊、美术、演出、电影、文物、文化交流、文化艺术培训等市场在内的综合性市场;二是政府由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文化事业,逐步转到重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三是改革了文化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使文化单位在人、财、物和其他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文化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认为,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应着重做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工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人事、分配、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文化系统的深化改革扫除障碍。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立足点是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旧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单一,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内部机制缺乏活力,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需要积极进行岗位责任制、聘任合同制、企业化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经费由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向自收自支过渡。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进行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奖励制度的改革,逐步减轻文化事业单位的“包袱”,使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是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难度较大的重要环节,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制定政策,建立有效机制,采取多渠道分流的方式促使剧团“消肿”,帮助剧团“卸包袱”;其次,各级各类艺术院团都应从观念到内部体制进行变革,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第三,引进人才合理流动的竞争机制;第四,积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官办剧团的老爷作风,建立起面向市场的演出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