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电影:为时代精神而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评论

  电影:为时代精神而歌
滕进贤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效益是最高准则”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认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对于我国电影事业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调动电影艺术家们的积极性,努力拍出一批与我们伟大时代相称的优秀影片,使电影更好地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
“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解决问题的钥匙。为了更好地在电影创作中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电影界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突出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要求,用以克服来自不同方面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与影响,保证电影创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产生一个良好的电影生产格局。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口号非常符合我国电影创作的实际,并在近年的电影创作生产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如,1989年抓出了《开国大典》、《百色起义》等一批献礼片;1990年抓出了《焦裕禄》等一批现实题材优秀影片;1991年抓出《开天辟地》、《周恩来》等一批献礼片……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并对弘扬主旋律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电影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决定,正在进行的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的播映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们有责任将前人开创的好的基业和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创作生产出无愧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量的优秀作品,去满足社会需求,持续地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一代又一代人。现在一些年轻人缺乏理想,缺乏信念,涌现出那么多“追星族”,对此,我们搞文化工作的不能辞其咎。当然,这里也有个大文化市场的问题,一些混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克服。比如,商业性录相、镭射放映网点,播放的绝大多数是走私节目,诲淫诲盗,愈演愈烈,屡禁不止。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不利。当前,国产影片市场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界有不少同志就认为这种外部环境不改善,我们的电影没法搞,还有个别同志,要同那些录相、镭射片比着干,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我们必须以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保证中国电影创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我们的电影创作中,特别是在有的年轻创作者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文艺创作当然要尊重个人风格、尊重创作个性,但这种艺术个性从何而来,目的何在,效果如何,却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或狭隘的“自我”所能包容和解释得了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是由个人作出的社会活动,始终对应着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何人摆脱不了的。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正确引导。我们要在创作中始终想到有益于人民的社会效果,不断发展电影艺术的积极的社会效果。
1993年是中国电影界迈出全行业机制改革步伐的第一年。改革为中国电影带来了生机,但在改革之初,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之前,中国电影事业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大。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赢得发展。50万从业人员一边抓改革,一边克服改革之初的“阵痛”抓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拍出了《重庆谈判》、《秋收起义》、《井冈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拍出了《凤凰琴》、《乡亲们》等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各类题材重点影片,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94年,我们的创作重点是现实生活题材的“拳头”产品,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在今年的影片中,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将占全部产量的60%以上;要努力创作出30部以上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均为上乘的好影片;要有两部到三部具有强烈社会效果的优秀影片问世;坚决杜绝政治、思想倾向不好的影片出现。
1995年,是国际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也是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我们将抓住这个契机,从现在起就安排一批“适销对路”的重头产品。目前,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重点剧目已有十几个。如以杨靖宇将军业绩为原形的《步入辉煌》,反映昆仑关战役的《铁血昆仑关》,正面表现卢沟桥事件的《七·七事变》等等,都进入拍摄或筹备拍摄阶段。我们提倡和鼓励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抗击日寇的英勇斗争,而且要求数量服从质量。我们还将组织若干部艺术性突出的优秀影片,奉献给中国观众和世界电影的百年诞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