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关键是寻找和创造优势——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陈喜臣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关键是寻找和创造优势
——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陈喜臣访谈录
吴坤胜林莺
陈喜臣,年过不惑。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基层工作,任过澄海县县长、澄海县委书记、汕头市副市长;1992年夏成为潮汕地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揭阳市首任市长,一年后任市委书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如何造福一方,可作的文章很多。以我个人的体会,“为官一任”,关键是为这个地方寻找和创造出优势。
揭阳是1992年5月从汕头分出来的地级市,四县一区中有三个县属国家和省扶贫山区县。背在揭阳百姓身上的包袱是何等沉重:经济薄弱,基础落后,各项经济指标位居潮汕各市末位,人均收入仅是全省平均数的一半。说它是潮汕的“寒极”一点也不过分。谈起它的落后,人们都把原因说是一无基础、二无资源、三无政策优势所致。
这种看法也有它的道理。但是,难道揭阳就没有它本身独有的优势吗?要找到揭阳经济发展的最佳坐标,首先要找到揭阳的优势。我们白天下基层,晚上找资料、翻地方志。经过一番调查论证,揭阳的优势在我们脑子里渐渐清晰:区位优势。揭阳位于粤东沿海中部,拥有被称为粤东“黄金水道”——榕江深水河航线,有206、324国道及省道等形成的公路交通网;兴建中的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揭阳会合;粤东国际机场的选址也在揭阳境内。揭阳好好利用这一优势,生机就会悄然滋润这块土地。
找到了优势更要创优势,没有实干不行。从这一点讲,“创造优势”比“寻找优势”难度更大。这两年,我们揭阳的的确确在围绕着建设“水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做了艰苦的努力。据统计,政府部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2亿元,相当于建市前14年总和的4倍多。现在,18万门程控交换机及自动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相继开通,新建和改建了一级公路25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480万千瓦小时的惠来电厂已经立项,水运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揭阳港码头陆续建成并交付使用。
每个地方,不管是发达还是落后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只要根据实际,寻找并创造这些优势,确定最佳的经济发展坐标,就能走出自己的经济振兴路子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