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说“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说“推”
季音
前些日子,“推”字很风行了一阵,“把企业推向市场,“把农民推向市场”,“把……推向市场”,不时见诸报端。
一个“推”字,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干部、职工以及农民等等,似乎是被动的,消极的,需要在别人的推动之下,才能迈开步子走向市场。
这符合实际吗?否!
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重大改革,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莫不诞生于群众实践之中。就说农村改革这件人所共知的事实吧,是谁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条兴农之路?是农民。党中央支持了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遂使农村改革势如燎原,中国农村的面貌为之一变。中国农民是以主人翁的气概,带头昂首阔步地走向改革的。
在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群众同样是勇敢的先行者。人们当会记得八十年代初苏南乡镇企业的崛起,就是农民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第一次强大冲击,尽管阻力重重,它依然以旺盛的生命力,跨出了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步。可以说,这是中国农民继创立责任制之后的又一个伟大贡献。尔后出现的“温州现象”,也同样是温州人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对市场经济的一次大胆探索。十多年来,各地这样的事可说是层出不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正是在群众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探索而形成的。现在,改革还在深化与不断完善中,改革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群众的智慧。
在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有些同志往往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仿佛群众只能由他推来推去。农村改革初期,有些干部自己思想不解放,却瞧不起群众的创造,认为农民搞包产到户是走邪路,硬是不让搞。当然,后来实践证明,农民远比他们高明,倒是庄稼汉们“推”着他们走上了农村改革的正路。
五十年代末开始的一段长时间里,我们在农村工作中,确实曾经干过强“推”着农民走人民公社化道路一类的蠢事。由于脱离群众的意愿,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结果受到了惩罚,农民劳动积极性受挫。这些年来,吸取历史的教训,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传统,因而各项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看来,在改革开放大业中,我们有必要再次明确一个观念,即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说“推”的话,那么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是千百万实践着的群众。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虚心向实践者学习,善于发现并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团结广大群众,共同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