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愿孩子们在健康的歌声中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8版(周末)
专栏:百家艺话

  愿孩子们在健康的歌声中成长
萧克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倡议发起举办的“’94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是一件大好事。
歌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文明是伴随着歌声发展起来的。歌声表达着人类的喜怒哀乐,表达着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人类载歌载舞,把生活推向前进。
中国,是诗歌之国,从近几年发掘出来的文物看,中国历史可上溯到七八千年前;但即使是我们经常说的五千年的历史,歌唱在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先秦诸子,大多重乐。儒家倡导宗庙之祭,八佾舞于庭;甚至当孔子困于陈蔡之际,仍弦歌不辍。当时有人收集民间诗歌,编成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把诗歌作为必读之“经”。荀子著有《乐论》篇,论述了音乐的缘起、作用,以及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以屈原辞作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它建立在发达、优美的楚文化的基础上。而楚文化的一大特征便是重歌重舞。楚人多是唱歌的能手,他们的歌舞和日常生活紧密伴随,常常一唱众和。在婚丧祭祀的时候,必有歌乐鼓舞。
唐宋以来,中国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年来,诗歌仍有进步。1992年10月,在一次诗词大奖赛的颁奖会上,我看到参赛和中选的诗词那么多,那么好,激动起来,即席作诗。“我附风雅舞毛锥,只缘生息诗歌国”,就是诗中的两句。总之,在中国历史的每个阶段,歌唱是中华民族热爱的、美好的艺术活动,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今年我已86岁,回想70多年前的少年儿童时代,那些儿歌童谣即刻在我的耳边响起。在牛背上,我曾唱过很多有趣的歌,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青年时代,我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战斗在北伐前线上。当时,北伐军所到之处响彻着“打倒列强”的歌声,几乎是妇孺皆唱,军与民都从中获得极大的鼓舞。
比我稍晚的一代青年,则唱着《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走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岗位。建国前后,又有一代儿童、少年和青年,在歌声中成长、前进。是的,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有自己时代的歌,他们歌唱着、战斗着、创造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少年儿童作为人生的一个初级阶段,更需要接受艺术的熏陶。健康美好、充满童趣的歌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培育着孩子们的情操,对他们走向明天,对他们的一生,影响甚大;而孩子们正是我们民族的未来。
不少优秀歌曲,老少咸宜;也有很多歌曲单属于成年人,不宜于少儿歌唱;至于一些流行于成年人中的不健康的歌曲,更是有害于少儿。孩子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歌;还需要在家长、教师和词曲作家们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谱曲作歌,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人。因此,我为“’94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的举办感到高兴。
这样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社会文化活动,理应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征集活动的组委会名誉主任谢冰心题写这次活动的口号“让孩子唱孩子的歌”,充分表达了这位95岁高龄的国内外著名的老作家积极指导和参与这项活动的心情以及她对孩子们的深切关怀。
据我所知,一大批老同志热心担任顾问。最近,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先生在接到担任顾问的邀请函后,即刻复信表示“甚感荣幸,谨复接受美意”。
可见,只要人知人解,大家定会支持,定会参与。因为,这项活动有益于少年儿童,有益于我们中华民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