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单靠习俗预测市场“呛了水”冈中农民惜售鲜蛋损失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襄轴杯”观察台

  单靠习俗预测市场“呛了水”
冈中农民惜售鲜蛋损失大
近年来,养鸡成了盐城市冈中乡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全乡2143个养鸡专业户,饲养罗曼、伊沙等高产型蛋鸡113万余只,有不少人靠养鸡卖蛋发了财。但今年许多人却“栽”了,也可以说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呛了口水”。
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在“立夏”之日食蛋的传统习俗,寓意夏季“身体如常,壮如铁蛋”。往年,每逢“立夏”将至,蛋价便会上涨。为了卖上好价钱,农民们一改往日现产现售的做法,从4月18日前后起,普遍开始蓄蛋,一时间售蛋者寥寥无几。分布全乡的11个鲜蛋收购部门庭冷落。乡党委、政府发现苗头后,认为有风险,马上召开广播会,提醒农民们尽早将鲜蛋出手,但收效甚微。至4月底,全乡农民囤积在家的鲜蛋达63万多公斤。5月1日,农民认为已进入最佳抛售期,便车装船载向收购点涌去。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使他们惊呆了:牌价每公斤从4.70元跌至4.20元,到5月4日蛋价跌至谷底,每公斤只有3.72元。由于气温日升,不少鸡蛋开始生霉点,失落、无奈的农民从惜售又变成抢售。兴龙村南边的一个收购点,两小时收购鲜蛋4万公斤;由于来势太猛,资金、运输准备不足,好几个收购点只得限量收购。这样一折腾,全乡农民减收27.5万元。
痛定思痛,我们要从这件事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其一,农民走上市场,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樊篱。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初上市场的农民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商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去观察和研究这种变化,仍一如既往地用传统眼光去看待当今的市场营销活动,必然要栽跟头。
其二,农民走上市场,必须研究和探索市场运行规律。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环境中的农民,习惯于“一根木头跟排行”,跟进、模仿的特点尤为明显。而且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也很多,季节气候、传统习惯、人文地理、经济状况等无一不在其中,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摸索其规律。这次惜售减收的成因,就在于众多的农民只想到“立夏”食蛋的习俗会导致价格上扬,而忽视了人们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气温急剧升高所带来的食量少、储鲜周期缩短的因素。
农民走上市场,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新课题,他们急需政府的指导与服务,尽快地拿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江苏盐城市郊区冈中乡党委 刘国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