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幼儿园里有个“白叔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幼儿园里有个“白叔叔”
文周
他原来是位小有名气的歌手,在广西、广东、北京的歌坛进行过成功的实践;在空军某部的文工团和中国儿艺的乐队,表现也相当出色。他本可以一路唱下去,挣钱、出名、获奖,但却中途转向,改而从事幼儿的艺术教育,这曾令他的亲朋大惑不解。有人向他反复问一个问题:你是个男子,年轻轻的,又有前程,为什么跑到幼儿园,与一帮孩子打交道,做“孩子王”?
白明,这位来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小伙子,总带着天真烂漫的微笑回答:“我觉得我的心最适宜与儿童沟通,我愿意经我的手把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开掘出来,让他们成长为有艺术修养的新一代人。
白明的动机尽管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但苦乐自知的志趣使他决然走上了幼儿教育的道路。个中滋味,旁人很难体会。
1993年,首先是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的“七巧板”栏目相中了他,聘他参与制作少儿节目。他一手培育的“好小子”与“好妞子”演唱组在儿童、家长、少儿工作者的心目中很快大放光彩,赞誉纷至。男孩演唱组“好小子”、女孩子演唱组“好妞子”分别由4名4至6岁的儿童组合,定期更换,被视作幼儿表演的“明星”。白明从这两个组合中看到并验证了自己的功力和智慧,从此便摸索了一套教育的方式,驰骋起来更加自如了。
为了让分散各处的演唱组小队员能集中培养,也为了创造一家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基地,白明经过几番实验,从1993年9月始,与文化部幼儿园携手合作,兴办了幼儿明星班,由全国选取艺术天赋较为突出的儿童加以重点培养。在另外的8所幼儿园,他也相继参与创建了类似的培训班,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训练网络。时至今日,舞蹈、音乐、表演、绘画、服装、外语等方面的师资均已具备,事业开展异常顺利;慕名而至的家长们,为求子女能在这些地方受到良好的艺术启蒙,简直不惜一切。有人甚至还下狠心把娇生惯养从未离开过父母半步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孤身生活。白明教育成就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我国的少儿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正因为此,绝大多数人成年后目不识谱,耳不辨音,手不能舞,足不会蹈,举手投足谈吐缺乏灵气。这有碍于人的心智发育。增强提高少儿艺术教育的水平已是当务之需。白明的工作正适应了时代所求,因而格外受各方的关注。
在白明录制的音带中,有两盘耗工最大,也最具开拓性。一是《中外经典儿歌精装版》,力图以“男性背景”为创作主题。他认为,儿童教育一直是母亲的专利,连儿童歌曲也由女歌手独占,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儿童心理的正常发育,应当增加男性即父亲的成份,使孩子的文化教育变得刚柔相济,阴阳协调。另一是即将面世的《中国幼儿园歌曲大全》。这原是一部文字教材,收有精选的250余首歌曲,但行世后没有理想的音带相伴,并不完整,加上全国18万所幼儿园教师的范唱和伴奏水准迥异,造成各地少儿的演唱素质参差不齐。白明策划的这部音带作品分16盘,将作为范唱推出,可谓填白之作。
白明的事业已被社会所承认,他似乎也已决心把自己的未来奉献给孩子。传媒冠以“儿歌王子”,小朋友则昵称“白叔叔”。幼儿园里的叔叔,委实并不多见!
(附图片)
上图为白明和学生们在一起。
左图为“好小子”演唱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