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卡门幻想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8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卡门幻想曲》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视听设备已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不应仅仅用它满足通俗的娱乐需求,还应注重于高品位的文化欣赏。音像(唱片)市场与音乐文化本身一样是多层次的,在通俗的流行音乐作品大行于市的今天,引导并指点大家鉴赏品评高品位、高品质的唱片和磁带等音乐制品,也很必要。尤其在大多数人很少有缘现场聆听高水平音乐会的情况下,多听点经典性的好唱片也是种健康文化的补偿。本版特辟“经典唱片”专栏,请有关行家对市场上能够见到的“善本”做些评点、介绍。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编者的话                 
1993年下半年,德国DGG唱片公司首创了一种新的数码音乐技术——4D录音技术,并相继推出了一批采用该技术录制的音乐软件。
《卡门幻想曲》就是4D软件中的优秀制作。片号:437544—2。该片共收录了萨拉沙蒂的《流浪人》、《卡门幻想曲》、《马思涅的沉思》等7首乐曲,总长度66分43秒。世界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演奏小提琴,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詹姆斯·列文指挥。
穆特在《流浪人》中的演奏十分精彩。在她的弓下,描绘出一幅吉普赛人充满着无限激情的起居生息、喜怒哀乐的画卷。乐曲的引子部分,展示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奔放,随着乐曲的深化,演奏也趋向高潮。尤其是在乐曲结尾处的华彩乐段,每个音符都演奏得扎扎实实,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松弛感,充分体现出穆特的演奏功力。其余各首乐曲的演绎也很不错。
该片的录音技术质量很好。高音清晰通透而不扎耳朵,低音丰满厚实又不过分,音场的深度与宽度处理得体。由于采用了新型的21比特的AD转换器,降低了量化失真(传统的AD转换器为16比特,该比特数理论上是越大越好),基本上克服了数码录音的粗糙感。在CD唱片中,原有的3个D分别代表数码录音、数码母带和数码制片。4D技术是在进行数码录音时,将以往连接在调音台后的AD转换器移到了调音台之前,紧连着麦克风。其实仍是一种改进了的3D录音。其分析力和柔顺感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提高了AD转换器比特数的缘故。(耿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