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技和艺并重难与美共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8版(周末)
专栏:

  技和艺并重难与美共求
谌强
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杂技变成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表演,是一个大胆的创举。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最近在北京演出的杂技晚会《金色西南风》,令人信服地完成了这一创举。
我国素有“世界杂技强国”的美誉,其杂技技巧难度堪称一流,但同国外相比,其表演形式陈旧单调,节目编排、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艺术创造相对落后。战旗杂技团的创新为我国杂坛吹来一股清新的“西南风”。
这台晚会由顶功、蹬技、柔术、翻跳等10多个地面、高空节目组成,除节目具有高难技巧这一杂技本质特性外,晚会还具有十分独特的编排形式和浓郁的民族风韵。比如获国际大赛金奖的对手顶技巧节目《双飞燕》,其中“男女单手对顶”、“双人挂脖转”、“卡脖双飞”等高难技巧的展示,表演在板凳等搭起的高架上进行,惊险奇绝,但这些并非在单纯技巧展示中完成,而是将技巧同矫健优美的造型、丰富细腻的表演以至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了我国云南景颇族与大自然奋力抗争、追求和谐统一的勇敢精神和美好憧憬。《顶花坛》、《小手技》、《踢毽子》等节目,都是通过各自的高难技巧并吸收少数民族的舞蹈语汇,表现了佤族、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游戏的欢快场面,使观众在杂技惊、险、奇的视觉冲击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美、性格美和力量美。
如果说技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单个节目独具特色的保证,那么整台晚会的成功则在于综合艺术上的创新。整台晚会都是采用民乐队演奏的民族音乐作伴奏,舞台布景则是颇具大西南地域特色的装饰性幻灯画幕,舞台灯光紧随节目表演时的不同情绪千变万化,加上匠心独运的节目编排,晚会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比如《柔术系列》节目,编导者以其奇特的想象将《顶碗》、《双人柔术》、《钻筒》等柔术节目结合在一起,大胆删去了每个节目单独演出时那些铺垫过渡的细节,通过一系列高难技巧展现出每个节目的精华——观众从《顶碗》中看到“荷花姑娘”在荷塘中徐徐舒展、飘然欲仙的神话意境;《双人柔术》却为观众展现了傣族姑娘在荷塘边梳妆戏水的诗情画意;而《钻筒》的两位小演员则如同荷塘中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极富天真童趣。国画条幅似的“荷塘图”舞台背景、蒙太奇似的忽明忽暗忽此忽彼的舞台灯光,将三组各显其长各尽其美的柔术节目融为一体,勾画出一幅清新的荷塘美景。
战旗杂技团团长、编导李西宁说:杂技要从单纯的技巧观念中解放出来,追求难与美的双重艺术标准,但追求美不是以牺牲难度为代价,作为杂技一定要难,作为艺术一定要美。看过民族风情杂技晚会《金色西南风》后,更觉此言极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