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企业脚下有金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9
第1版(要闻)
专栏:

  企业脚下有金山
本报评论员
一汽这条消息,对经济管理不很内行的人,不易看得很懂。但是,它提出的问题,向管理要效益,很重要,很有针对性。
国有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但机制的转换并不能代替加强和改善管理。“自负盈亏”,要实现“盈”而避免“亏”,重要的工作在管理。
企业必须注意技术改造。但技术改造也不能代替加强和改善管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许多企业总是喊资金不足,解决的办法又总是把手伸向银行。但是,加强和改善管理,不仅不需要资金的投入,甚至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了效益,赢得了资金。为什么不花大力气用这一招呢?
发达国家中成功的企业,无一不十分重视管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世界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长期自称大佬的美国汽车,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地,乃至在北美大陆本土,接连受到了日本汽车的冲击和威胁。国际评论者普遍认为,就总体科技水平而言,日本依然落后于美国,但日本的管理,棋高一着。美国并不服输,他们组织力量研究对手。一个叫做“国家汽车计划”的机构,花了五年时间调查研究,把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总结,并把它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他们认为,如果各工业国家普遍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世界将要变样。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著作公之于世,书名就叫做《改变世界的机器》。
这些事实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不仅在市场上竞争,在科技上竞争,更在管理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汽集团的可贵之处,就在他们看清了这个现代化的潮流,并勇敢地投身到这个潮流中去,一显身手。
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矛盾相当突出。现在,一汽集团的实践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向管理要效益的有说服力的例证。他们的领导和职工已经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一个职工惊喜地说:“原来我们的脚下有一座金山,挖这个金山的工具就是精益生产方式!”其实,许多企业的脚下,都有一座金山。虽然不见得都可以马上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但总应该从实际出发,向高标准看齐,用更好的管理办法管理,把它们挖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