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共同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共同的心愿
本报记者傅旭
5月24日,北京,梅地亚多功能厅。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传会标揭晓新闻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
一只由代表平等和女性的符号组成的绿色和平鸽(世界妇女大会的标志),衔着写有“’95·BEIJING”字样的“C”字型桔黄色飘带,正在向前飞翔。展示在主席台上的这幅简洁明快的图案即是评选出的会标,既显示这是联合国的会议,又表示中国是这次大会的东道国。
大会主持人郑重宣布:会标的作者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陈汉民。
顿时,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身上。
1995年将要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其意义不言自明。今年年初,大会组委会会同《人民日报》等18家新闻单位联合征集会标、会歌和招贴画的征稿启事,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央工艺美院的领导对这次征集工作十分重视,请刚从装潢美术设计系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教授陈汉民承担了这次征集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据后来统计,该系教师共设计应征稿75件。征稿启事发出不久,一件件饱含激情的应征稿即开始飞向承办单位——文化部艺术局。截至2月28日,即会标的截稿期,大会共收到应征稿3269件。有的出自专业设计人员之手,有的是业余爱好者;有的是全家几口共同创作,有的是夫妻俩的结晶;……几千件应征稿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开好世界妇女大会,宣传改革开放的中国。
3月25日,会标评委们进行正式评选,摆在他们面前的已是从几千件应征稿中精挑细选出的79件。经评委们两轮严格的投票评选,选出13件入围作品送交大会组委会进一步选定,其中有10件是工艺美院的。根据专家投票评选和大会组委会领导的审定意见,中选作品是陈汉民教授的设计。
他是幸运的,但可否说他的作品中选是必然的呢?了解了他进行设计的那些日日夜夜,看到几十年来出自他手中的那些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数字的作品,我想你的回答会说:是的。
陈汉民接到设计任务已临近春节,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会标的构思中。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一定要为这次大会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围绕大会主题,他调动自己头脑中多年的积累,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但又否定了一次又一次。年三十之夜,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而他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冥思苦想。整整一个寒假,他就是这样度过的。几百张草图,在一次次否定与肯定中得到升华,到2月28日开学这天,也就是会标的截稿日,他共完成作品14件。这次中标对他来说并非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奖章、中国农业奖章、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国家优质产品质量奖奖章、电影百花奖奖章、国家司法部和公安部的奖章等都是由他设计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行徽,王府、兆龙等大饭店的店徽也出自他手。然而这次被选中的会标,对他来说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由陈汉民教授设计的会标,将要出现在为大会特制的邮票上以及各种宣传品上,它将随着来自各国的近3万名宾客,把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带到世界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