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关于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工作的若干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0-07
第3版()
专栏:

编者按: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自七月二十五日在沈阳举行,到八月三十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演出了九十四场,有京剧、评剧、梆子、话剧、歌剧、音乐、舞蹈等一百六十七个节目。八月二十九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副局长张东川做了大会的总结报告。他根据这个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给本报写了这篇文章。
关于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工作的若干问题
张东川
继续深入生活,更深刻、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这次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会演,属于反映现代生活的剧作,将近三十个。从主题思想上看,它们描写了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个人主义与爱国主义,单干与互助合作等等之间的矛盾。它们比较深刻而广泛地表现了国家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现实生活。不仅数量,即从质量上看,比前两年所看到的剧本,可以说是普遍地提高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几年来,特别是自今年一月东北艺术创作干部会议以后,各地戏剧作者、导演、演员等在各地负责同志具体帮助下,比较有计划地深入工厂、基本建设工地、农村、森林、矿山、战场等体验生活,进行辛勤工作,因而产生了“春风吹到了诺敏河”“妇女代表”“赵小兰”“红旗”“人往高处走”“边外村”“女教师”等获奖的优秀剧作。
话剧“在建设的行列里”提出了一个在基本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当国家有计划地进入经济建设时期,农民大批地投入工人的队伍里,不可免地带来散漫、保守、自私等落后意识,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劳动纪律的教育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剧演出之后,沈阳、鞍山等地马上要求公演,说明了基本建设工作迫切需要这样内容的作品。另外,反映普选运动的“月亮湾”和“在普选的日子里”,特别是“月亮湾”,结合生产,反映了人民热烈地以国家主人翁姿态参加普选的情况。作者不但临时搜集了有关普选的材料,而且运用了日常所积累的素材。这说明了只要日常不断地从生活里积累素材,要表现某一政治运动,也不会感到吃力。我们不能把配合任务和经常创作对立起来。
话剧“边外村”写出了僻地山村的人民如何与祖国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改变了这一荒凉乡村的面貌;评剧“女教师”集中地刻划了一位性格鲜明、专心致志于人民教育事业,有着坚强事业心的模范乡村女教师;评剧“夫妻合作”描写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建立正确的和睦家庭和夫妻关系,使丈夫安心生产,给国家增加更大财富。这些作品虽然还有某些缺点,但他们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而是踏踏实实地从生活,从人民创造的极其丰富的新生活出发,因而避免了一般化的毛病,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在这次会演中,出现了一些刻划正面人物比较成功的作品。如“红旗”中的赵师傅、“妇女代表”中的张桂蓉,特别是“春风吹到了诺敏河”中的支部书记高振林,都站在矛盾与冲突的焦点上,从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刻划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处理不是从教条,从口号出发,而是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人物的优良品质和高尚道德,是通过他们的特性表现出来的,因此看来生动而真实。必须看到,今天在各个岗位上,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正面人物,有些正面人物正在成长着。这些人物是教育和鼓舞人民带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应站在矛盾的主导方面。如果把两年来所收集到的将近二百个剧本检查一下,写正面人物较成功的作品几乎没有。有些作者,过分热中于看缺点和落后面,因而不能锐敏地看到那些正在成长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事物。今天再强调地提出这一问题仍是有意义的。
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表现不出人物和环境的典型性。评剧“沈慧英”是描写私营企业一个油腔滑调的甩手经理王玉坤追求一个有了美满对象的国营工厂生产能手沈慧英。沈母只是为了房钱,同意了沈与王的婚事,引起了一场恋爱纠葛。作者非但没有实现讽刺的意图,反而使人闻到一种小市民的庸俗气味。全剧从概念出发,缺乏生活,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作品。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继续纠正创作中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毛病,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和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必须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把创作活动、生活实践与自我改造结合起来,切实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审慎地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
艺术
几年来,由于戏曲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戏曲艺术改革工作上曾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产生了一些较好作品,如在这次会演中看到的“茶瓶计”“女教师”“杨二舍化缘”(以上评剧)“三不愿意”“反徐州”(以上京剧)等获奖的优秀剧目以及很多优秀的演出。但从演出的京、评剧的节目中可以看出,在处理历史题材,表现历史人物方面,还有不少缺点。
京剧“反徐州”从秦腔等地方戏吸取了养料,比较稳步地积极地改革了原有固定形式,删除了公堂等场的恐怖形象,比较简炼集中地表现了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作者企图通过徐达这一人物,来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参加人民起义从动摇到坚定的思想变化过程。但把徐达写得过于懦弱,缺少应有的见识、胆略,直到祸临己身,还动摇得当机不断,这是不大符合于南征北战,为明朝开国奠基的徐达这一人物身分的。其次,“反徐州”一剧有意识地避开与异族侵略之间的尖锐的民族矛盾,这就不能使徐达这一人物在民族矛盾的焦点上发挥作用,也不可免地把阶级矛盾摆在民族矛盾之上,这主要是改编者未能更具体地分析具体历史情况中的历史人物所造成。
有的剧院编写“窃符救赵”,用以影射抗美援朝,把信陵君理想化到像一个共产党员。有的剧院把写婆媳之间斗争的“贫女泪”,把写嫌贫爱富的“刘翠屏哭井”等,都生拉硬扯地与农民起义结合在一起,不管时代如何,一律按上“投奔闯王”的光明尾巴,以之影射土地改革。这一类反历史主义的作品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正如周扬同志在“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一文中所说,“反历史主义的害处就在:它不是以真理武装人民,而是把谎话和不伦不类的杜撰灌输给人民;它不是引导人民向前看,而是引导人民向后看;它不是培养人民的新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而是培养人民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我们必须研究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的具体的历史人物,不能以概念和公式来硬套。戏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学习历史,学习政治理论,否则就无从正确地理解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
在对待神话传说上,也往往采取了不够尊重的态度。例如“张羽煮海”的传说,是通过张羽与龙女的爱情这一优美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幸福、合理的生活的渴望。虽然整理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对于描写张羽与龙女的人物性格时,甚至使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世界这类现代工人阶级的思想,把爱情明确地建立在爱劳动的基础上,并把张羽写成劳动人民。龙女的丫环为了帮助婚姻能够成功而去发动群众,与龙王抗争,以及生硬地影射了今天的婚姻法,结果就损伤了原有神话剧的内容。
有人以为编写神话剧,可以不要历史观点,不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况和历史条件,不受任何限制地“随便幻想”,“自由编写”。这是对于神话传说的错误理解,是一种粗暴的主观态度。以神话剧中恋爱婚姻问题来影射今天的婚姻法,就是这种不正确思想的反映。但是以它来表现对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不满,如“柳毅传书”写了龙女与泾川君之子婚后难以忍受的痛苦生活,迫使龙女临凡与柳毅结为眷属,正是在当时的生活基础上,以丰富的想像和美丽的形象,表现了人民对于不合理婚姻的反抗,通过神话剧展示了对于理想婚姻的追求。这一点是应该加以发扬的。
戏曲原有剧目的整理和修改工作,是目前戏曲艺术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向民族戏曲艺术遗产学习,有助于新的戏曲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可以发扬其中的人民性及现实主义传统,将优秀的原有剧目作为传统的保留剧目加以流传。这项工作,不但为广大戏曲演员所需要,而且也为广大人民所要求,所以我们必须稳步地,有计划地来做。有人认为“费力不讨好”或“新不如旧”,这是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具体表现。
从会演中看出基本上都是以慎重的严肃的态度来进行戏曲的整理和修改工作,而且获得了成绩,但像“茶瓶计”那样的好作品到底还不多。目前,在日常的整理修改工作上,主要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我们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修养不足和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尽管采取慎重态度去进行工作,仍不免产生一些缺点甚至错误。像上述处理历史人物和对待神话剧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加强对于政治理论、历史、艺术的学习,就成为戏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对待民族戏曲艺术遗产,采取了胡编滥改的粗暴态度。这种错误,在东北仍不断发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就会造成更大的恶果。比如辽西省有一剧团演出的评剧“红楼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一,作者根本没看过小说“红楼梦”,只是从越剧加以移植,同时又加进了几场,这几场显然是作者根据主观的臆造加进去的。这种脱离开小说“红楼梦”的胡编滥改,不但损伤了戏曲艺术,而且也给中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散布了恶劣的影响。第二,正确的悲剧能够引起人们对于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制度、阶级的反抗和痛恨。而评剧“红楼梦”却相反地使人们感染了消极情绪,有人看了就感到悲观甚至厌世。因此,评剧“红楼梦”非但未能减少越剧的缺点,反而将它那种不健康的部分扩大了。第三,它不恰当地以之影射今天的婚姻法,使林黛玉同贾宝玉共同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反抗家庭,同时把林黛玉写成了争风吃醋的妒妇。
其他,比如有的剧院神话与迷信不分,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宣传迷信”;有的剧院从人物的出身成份出发,把李甲改成穷人,把悲剧“杜十娘”改成喜剧,让李甲同杜十娘团圆;有的剧院让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逃走,给“孔雀东南飞”按上了光明的尾巴;甚至有的剧院借反迷信的帽子,公演“黄氏女游阴”等等。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整理修改工作有的是重量不重质,机械地强调配合任务,单纯为了营业等不够严肃、慎重的错误观点所致。
继续深入地向民族民间音乐
舞蹈艺术学习
几年来,东北区的音乐、舞蹈,特别是舞蹈,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产生了“红绸舞”“扇子舞”“单鼓舞”等优秀节目。在这次会演中又看到了两个“大秧歌”及“农乐舞”“鄂伦春舞”“红围舞”“蒙古舞”“花钹舞”“狮子舞”“毽子舞”等舞蹈节目。它们表现了东北区各民族人民创造幸福的新生活的健康、喜悦的乐观主义情绪,和新鲜、活泼、富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的色彩。在音乐方面,出现了歌曲“全世界人民团结紧”“放风筝”“生活在一家”“太阳出来满天红”“胜利捷报”“一面小红旗”“闺女之歌”等,歌唱了保卫和平和生产建设中的战斗情绪和喜悦心情。民间说唱山东琴书“大刚与小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特别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音乐舞蹈工作所以获得了这些成绩,主要是由于几年来特别是自从一九五一年东北第一届音乐工作会议以后,曾坚决地澄清了盲目崇拜西洋的观点,树立了尊重与不间断的刻苦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认真的发掘、研究、整理与创造工作。几年来的经验证明: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受群众欢迎,也就越有国际性。上述“红绸舞”等之所以受到国内外人民广泛的爱戴,就证实了我们所坚持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作品还比较粗糙,需要加工,使之更趋精炼、完整。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倡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并不反对向外国,尤其是苏联以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先进艺术经验学习。近来,苏联以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艺术团体不断到中国,到东北区来演出,对东北区的音乐舞蹈工作有了良好的影响。比如看到人家合唱队那种富于形象性的演出,就使我们的合唱队得到启发,改变了呆板的演出方法,使它形象化,因而就更活泼、更深刻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情感。但是我们必须在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来学习和吸收外国的艺术养分,决不能硬搬。
向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学习,除为了更好地整理修改民族民间艺术的原有节目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创作出能表现现代生活的音乐和舞蹈作品。因此,学习民族民间艺术,就不能脱离开生活,单纯从技术上着眼。技术要学,但不去学技术所依据的生活,就不能把技术真正学好。比如这次演出的
“风筝舞”,企图从服装、表演等方面表现民族风格,但缺乏深厚的生活,看起来就不够亲切。因此我们音乐舞蹈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实际,使生活实践与自我改造结合起来。不能认为这种艺术形式不像戏剧那样复杂,就可以不去向生活进行刻苦的学习。任何艺术作品都要表达生活,音乐舞蹈当然也不能例外。
在器乐方面富有民族风格的创作尤其少。这次会演中,我们听到了唢呐演奏“欢庆胜利”,它虽然在中国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配器、音色的调谐等技术问题上,还没能更好的解决,但它却健康、优美地表现了人民欢腾鼓舞的豪放情绪,为观众所喜爱。这种创造性的尝试,是应该提倡的。
在会演中,我们看到了“为了永远的和平与幸福”“战斗的友谊”和“吹牛的野鸡先生”等舞剧,它们都使我们感到兴奋。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还刚刚兴起。“为了永远的和平与幸福”这一出色的舞剧,真实地健康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在解放以后,获得了土地,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创造幸福生活的喜悦情绪。剧中生动地刻划了很多人物,有独特的风格。音乐、舞蹈、布景等方面,都比较完整。虽然后一部分不够精练,但整个剧说来是成功的。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将被广大人民所欢迎,我们要珍视它,扶植它,使之发展。
音乐是歌剧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有些音乐工作者不愿意参加戏剧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工作。但是,戏曲音乐同广大观众有着密切联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音乐艺术的发展着想,音乐工作者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一重要的阵地。过去不愿意参加这项工作,是因为对于民族戏曲遗产还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看法,经过发展新歌剧问题的讨论之后,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我们欢迎这种改变,戏曲工作者就更加热烈欢迎。因为戏曲艺术,如果没有音乐工作者参加,就不能更好地发展。音乐工作者首先必须向戏曲艺术虚心地进行研究,戏曲部门的音乐工作者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真诚合作,在原来基础上稳步地积极地加以丰富和发展戏曲音乐。比如京剧“断桥”的音乐配曲,就是在原有京剧曲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看到很多评剧剧目,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稳步的加工和丰富。这种创作态度和初步的成就值得我们重视。戏曲音乐工作中有不少问题,以后尚需要进一步很好地研究并逐步求得解决。(附图片)
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场景之一——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高振林的家里。
锦州市评剧团演出的评剧“茶瓶计”
热河省话剧团演出的“蒙古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