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工业化道路:农村新发展的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30
第5版(理论)
专栏:

  工业化道路:农村新发展的呼唤
赵永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然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有相当数量的地区,虽然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较快,粮食生产稳定在一个较高阶段的水平上,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但农民致富的步伐仍然不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仍然缓慢,城乡差别仍然较大。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很多,而坚持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则是农村形势新发展的呼唤,也是一种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
坚持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带动农业走上优质高效的轨道。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上看,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和领域,促使农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天地狭窄、结构单一的局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有受“卖难”问题制约的一面,但加工转化跟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农业格局,不能仅仅就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抓调整,必须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靠加工业的反弹效应为农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靠加工增值实现农业的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劳动力分布的多向化。
坚持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农村经济市场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这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把市场机制更广泛、更深入地引入农业和农村,使之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手段,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驱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市场导向及农业资源的市场配置。当前,农业要走向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本地区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形成优势。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靠工业化把资源推向市场,加速农业开发;靠市场配置资源,加快工业化进程,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型、加工型、“三高”型、创汇型、集团化、联合型企业在广大农村发展起来,必然成为带动整个农村经济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载体。
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农村逐步实现城市化。随着资源的综合连片开发,就会兴起一片企业,带动发展起一批新的小城镇。围绕现有的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小区,并使这些工业小区不断壮大,使其逐步走向城镇化。围绕大型企业和新上的大项目,加快相关行业的发展和配套,使大企业和大项目的所在地不断完善城市的各种功能。这将有助于对长期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进行自我弥补,从而缩小城乡差别。提出和实施农村工业化的战略,当然需要相当的基础和条件。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为发展工业积累了必要的资金;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较好,并且具有相当规模,有了一批先进典型;农村科教事业发展较快,拥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开拓意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农民的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工业意识有普遍增强;城乡连接比较紧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易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等等,凡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应因势利导,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从而使农村现有基础上的潜在能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农村走工业化道路,其意义是规定了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性目标,标志着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农村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当然,工业化本身是一个发展过程,有若干个发展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以此来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加速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