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儿童高消费困扰德国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30
第7版(国际)
专栏:德国通讯

  儿童高消费困扰德国家庭
本报记者刘华新
德国是一个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国家。据统计,二千七百万对夫妇中,有九百万对“后继无人”,三分之一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一般说来,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人对孩子宠而不娇,但是因为商品营销市场无孔不入,不少德国儿童已经成为家庭中的消费小皇帝,这一现象已是公认的事实,并开始困扰社会和家长。
造成儿童高消费的原因之一是广告业,尤其是电视广告的发展。据估计,工业界针对儿童的广告投入一年至少十亿马克,其中三分之二用于电视。每天早上六时半,上学前的孩子只要打开电视,五光十色的商品广告即扑面而来。在早餐前后的三十分钟内,至少三四十条广告在向孩子们召唤。据推算,每个孩子平均每个月收看的广告数目大约为九百条之多。这些商品广告从制作到编排无不投孩子所好:广告故事简短,编排新奇,配乐别致。除电视之外,各种报刊杂志、连环画册和送上门的“邮件广告”以及广播等媒体的商品宣传,日复一日如潮水般涌来。加之超级商场付款台的周围,堆满孩子们喜爱的各种食品和玩具,德国的孩子似乎天然地置身于广告大潮与消费的诱惑之中。
购物选择余地大并非坏事,但问题是,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在广告潮中受到极大影响。很多孩子从吃饭、穿衣到购买电脑、玩具、游戏机,均变得十分挑剔。据报道,许多家庭的早餐品种由孩子说了算,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唯命是从”,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有存折,百分之六十八的儿童如得不到想要的食品则会与家长争吵。在七岁至九岁年龄段,百分之三十的儿童对护肤霜等美容商品有固定选择。更为突出的是,约有五分之一的家庭购买新车时受孩子好恶的影响,在添置家具时,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一现象至少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占有欲的畸形发展,潜伏着自私心理膨胀的可能。加上与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这种倾向在孩子身上日益滋长。二是家庭负担加重。据统计,一九九三年每个家庭为每个孩子的平均月支出已达八百三十马克,尽管政府支付为数不低的儿童抚养费和教育费,但资料表明,德国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水平仍有所下降。
德国媒介在讨论家庭消费问题时,已经开始使用“孩子是家庭的消费发动机”和“恐怖消费”的提法,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家长和舆论界、教育界也在探讨相应对策。家长如何教育子女、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固然重要,但社会各界显然也责无旁贷。仅就电视广告而言,除了采取有关限制措施以外,仍不断有人倡议,在儿童电视节目中禁止插播广告。
(本报波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