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面对四亿小读者——关于为少年儿童生产精神产品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面对四亿小读者
——关于为少年儿童生产精神产品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孟晓云
“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所有的教育工具中,文学艺术作品最能担负起一份神圣的职责。按照国际惯例,18岁以下为未成年,在中国,0—18岁的人口为四亿。四亿,国人的1/3,这将是一个跨世纪的大军。在他们身边潜伏着一个巨大的精神产品市场,图书、影视、报刊、音乐、舞蹈……如何面对四亿小读者或小观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这难道不令人深思么?
一、“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养分”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中国青年》杂志的一位编辑概括得好:“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养分”。“星星”是指理想、精神、情操、楷模等给孩子们心灵定向的东西,能够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和真善美的情感。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应该算是一个“星星”吧,通过SOS儿童村的妈妈梦迪对孤儿弃儿多年倾注的爱心及为培养他们牺牲自己青春的奉献,把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揭示出来给人看,呼唤被金钱热淡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听说,不少孩子看完哭了,深受感动,并且开始反省自身。看来,这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目的达到了。
“养分”是指做人的根本。人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善良、勤劳、礼貌、勇敢、智慧等等,当然不是通过说教,而是从赏心悦目的图书、影视中走出的感人的生动活泼的文学艺术形象。一些家长或许是“望子成龙”心切,特别注重儿童技能的培养,诸如学画、学琴、学外语,致使市场上开发智力的少儿读物非常抢手,而纯文学的少儿读物倍受冷落。殊不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文学艺术的熏陶对人素质的提高和潜移默化的力量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二、孩子们感兴趣什么?
全国美协儿童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孩子最需要的我们要给,孩子们最喜欢的我们也要给。来自《东方少年》少年小说征文的反馈是,孩子们喜欢“最近”的和“最远”的。最近的是贴近他们生活的事物;最远的是指他们陌生的领域,或者是遥远的时空发生的故事。有篇作品叫《义犬格勒》,讲的是抗日战争中一条猎狗的故事,有个孩子写信说,读后他流泪了。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少年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尽管少儿读者的年龄参差不齐,他们最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不约而同,从形式上说,喜欢精良的装帧,漂亮的画面,新颖夸张的形象,从内容上说,曲折的轻松的幽默的新奇的受欢迎,原因很简单,一是天性使然,二是孩子们的生活单调枯燥,又不堪作业的重负和升学的压力,想愉悦放松一下自己。
连环画、童话、卡通片令他们着迷。日本的、美国的作品大量涌入,在图书市场和电视台的儿童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的有《米老鼠和唐老鸭》、《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等。日本的《机器猫》系列和《七龙珠》成了书摊上的畅销书,其中的人物故事令孩子走火入魔。每每逛书摊,常见有中小学生询问,《机器猫》最新一期来了没有?
怎么看外来的精神产品, 研究一下它们究竟为什么对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很有必要。外来的东西有糟粕,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健康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熊猫小胖》系列的老画家丁午告诉我,《机器猫》在日本也很受教育界推崇,作为对后代进行道德教育的范本,《机器猫》的作者已画了20多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已将43本全部翻译出齐。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理应创作出令孩子们着迷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范本。日本的连环画画法上有连续性,像电影,有动感和新鲜感,而我们的画法则流于陈旧,表现方式陈旧也是不能吸引孩子的。
三、精神产品也要创名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充满自信,提出的口号是“给孩子们一个大世界”。社长海飞对我说:“中国这代孩子是处于东方大国,又是跨世纪的,这种时空上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为四亿读者提供一个大世界”。于是,一批起点高、印刷精良的大世界系列丛书《婴儿大世界》、《幼儿大世界》、《数学大世界》、《作文大世界》、《字帖大世界》相继问世并成了畅销书。该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录音带当数精品,从远古到清朝,40个故事20盘录音带,请当今最著名的播音员和话剧演员登台,238元一套居然销路很好,有的小学生每晚必听一段,不然睡不着觉,也难怪《中华五千年》获了全国录音录相读物特别奖。
上海少儿出版社的观点是,应该把世界的和中华民族最精华的东西浓缩后拿给孩子,建社41年来,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推出三个文库和四大系列,成为长销书和畅销书。三个文库是《少年文库》、《童年文库》和《幼年画库》。《365夜》系列家族中门类齐全,儿歌、故事、笑话、童话,印数超过200万册;《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经久不衰,市场覆盖率极高,累积印数172.9万套,再版22次;《中华爱国先辈故事》、《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均具收藏价值;一位中年人让我看他的书柜,说了一句特意味深长的话,我和我的孩子都是捧着少儿出版社的书长大的,在这里我能找到做一个中国儿童真幸福的感觉。
宋庆龄基金会少儿部近几年为生产中国自己的动画片精品呕心沥血。他们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少儿部主任古金明对记者说:“我们动画片发展滞后,卡通片只占电视节目的2%,而在这2%中我们自己的产品微乎其微,四亿孩子几乎没有可崇拜的中国动画片主人公形象,这与中国泱泱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相适应”。现在海峡两岸联手,正在为260集的卡通片《中华五千年》问世而努力。近期,小观众们打开电视将会看到这部巨片前13集,并找到可爱的小主人公——太极。
四、寻找一种与孩子对话的途径
对话的前提是平等、理解和尊重。孩子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应被大人视为朋友。谁忽略了这一点谁就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童话大王》郑渊洁,由于创造的鲁西西和皮皮鲁的形象为孩子们喜闻乐见,他本人也成为小读者崇拜的青春偶像。他主编了《大灰狼》杂志,同时是《童话大王》月刊的独家撰稿人。每天早晨从5点写到7点,39岁的郑渊洁已坚持了15年,笔下已流淌出500万字的童话。每月,他都收到数万封小读者来信,读者的承认是对作家最高的奖赏。
郑渊洁的作品为何如此有吸引力?他说:“我想让孩子们快乐,让他们在娱乐中成长”。郑的作品不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讲大道理,而是用完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说话,《与皮皮鲁对话录》就这样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郑谈他的创作体会时说:“从根本上讲,我是想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男孩还是女孩,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是优等生还是所谓差生……人人都应如此,孩子不应因性别或功课不够好而受到歧视和伤害。”
遗憾的是专为孩子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少得可怜。北京陈经纶中学初中语文教师任小艾发出感叹:“初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第二断乳期,想挣脱父母的手,想比他们年龄小的显得成熟,对性爱开始感兴趣;可是为他们这个年龄层写的作品屈指可数,他们要么看童话,要么看成人的书。我有重点地给他们介绍一些中外文学名著,有的孩子不满足,仍到街头书摊去买《指导你人生》之类的书。”
孩子们需要指点迷津。德育教育专家李意如正为北京少儿出版社组织一套《当代少年跨世纪方案》(丛书),其中有《经济头脑生长点》、《能力训练三级跳》、《观念腾飞起跑线》、《半透明情感世界》、《伴我潇洒人生》等。在世纪交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套丛书将为少年走向社会走向成熟铺路搭桥。
  编者的话
“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讨论今日结束。自4月初讨论开始以来,我们陆续收到几千封读者的来信来稿,其中有陕西王非非这样刚进校门的小学生,也有贵阳年近80的老人陈汤智;有边远山区的农民,也有研究机构的学者。不少读者对本报讨论专栏“每期必读,如获金珍”,有的还专门将刊载于报上的讨论稿汇成“剪报专集”,以长期保存。内蒙古包头市家教理事会、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等机构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投至本报;一些家长、教师还自发组织起来,就专栏刊出文章结合身边实际探讨交流。来稿中,读者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背景出发,就家庭、学校、社会不同角度各抒己见。所提意见切中要害,建议多有可行,涉及面之广,思考之深入,态度之认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孩子怎样做人”问题已引起许多人关注。本报组织的这次讨论虽然结束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仍将是我们须长期思索和认真研究、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如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所说:“讨论只能解决部分人的认识问题,关键要有决策。”我们衷心希望祖国的下一代能在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更期望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为下一代的成人、成才竭尽职责。
我们对积极参与、支持这次讨论的热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