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种“神葱”的人——记山东省章丘高级农艺师杨日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2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种“神葱”的人
——记山东省章丘高级农艺师杨日如
新华社记者孟宪俊吕凤波
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大葱杂交种!
这是我国农作物杂种化过程中,继水稻、高粱、甜菜、萝卜之后,又一次重大突破。
这项成果,将使全国大葱生产的杂、乱、差的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大葱的亩产量提高50%—100%,亩增效益500—1000多元,年社会效益大约11.2亿元。
山东省章丘市高级农艺师杨日如拚搏数十年,奉献于社会的就是这个使子孙后代受益无穷的超一流的大葱新品种。山东省和济南市曾先后5次颁给他科技进步奖,最近又获得了“93国家发明奖”。
为争一口气
地处齐鲁腹地的山东省章丘市,是我国“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盛产的大葱几乎可以同“龙山文化”齐名。历代封建王朝均把这里的大葱作为民间贡品。用章丘大葱为主料制作的鲁菜名扬海内外。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章丘大葱种子管理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再加上严重的品种退化,许多葱农种了伪劣葱种以后损失惨重。
“建国这么多年了,什么杂交种都有了,唯独大葱杂交种没有,这如何向共和国交代?”
1953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大半辈子扎根于山东省章丘市与大葱打交道的杨日如独自一人思考着。他感到在他身上有一种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为了争一口气,杨日如先后上了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山东大学园艺系,并且成了优等生。1975—1984年,他完成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章丘大葱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选育出(75)29—1的新品系,简称“29系”,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家品种“大梧桐”和“气煞风”。现在“29系”正风靡全国的大葱产区,有的地方称为“神葱”。其实,杨日如并不满足。他认为,这毕竟是常规品种。很快他又走上了另一个征程:大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为了取得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1987年2月杨日如的“大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正式通过立项,为期5年。
攻关不畏难
杨日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科研实施方案,把搞遗传的老伴也拉到课题组来,一头扎到大葱实验基地里。早上七时进入实验室,高温40℃,汗珠子直往下流。到了大葱开花期,更要全神贯注。每天,杨日如揣着烧饼,拖着慢性肺结核的虚弱身体,在葱棚里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到了夏季,大棚就像蒸笼。杨日如离不开眼镜,淋漓的汗水常常把眼镜冲滑下来,他就用火柴棒垫住镜框;汗水迷住了眼睛,他就把手帕系在头上。
有一天,天已大黑了,杨日如还没回家。儿子去找他,见他躺在路边的土沟里,一个门牙没有了,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原来是疲劳至极的爸爸骑自行车回家时不慎摔倒了。
戴着草帽,穿着便鞋,满脸灰土。杨日如和他领导的课题组的生活就是这样。
“看,老杨这伙人像是要饭的!”一些人背地里这样评论。
听到这样的议论,课题组的一位女同志哭了。
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2月,正当杨日如艰难攻关的时刻,课题第二主持人、杨日如的老伴,因车祸不幸身亡!二儿子出了工伤事故,左手截去两个指头,一个孙子这时也因病夭折。
一天,他到市农业局为亡妻结帐,遇到了一位关心他的老领导。杨日如向他说起课题情况。这位领导打量着杨日如那副憔悴疲惫的样子,又生气又关切地说:“还课题课题的,你不想想自己到了什么地步了。快算了,别再吃苦受罪了。”
他的儿子也近似哀求地说:“爸爸,您别干了,您就是没有退休金,我们也养得起您。您天天吃苦受罪,我们上着班也不安心。”
殷殷父子情,声声溅血,句句有泪。杨日如心里极度痛苦。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身负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
天天手不离笔的杨日如,在灯下写下了日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不进则退,不亮则暗。”
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1991年11月4日,杨日如主持发明的大葱三系及其杂交一代种,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大葱平均葱白65厘米以上,株高135—150厘米,营养成份及风味与常规章丘大葱“大梧桐”相同。
与此同时,在省内外20多个点的品种比较试验,也一致反映植株整齐,增产显著。
杨日如的杂交大葱一代种的培育成功,结束了我国长期沿用地方常规的落后局面。全国大葱面积数百万亩,若1/3面积种杂交种,按亩增产60%计算,每亩可增收450元,全国可增收11.2亿元以上(常规品种单产2500公斤,杂交葱单产5000公斤以上,市场葱价0.6元/公斤)。
杨日如是富有的,现成的科研成果攥着一大把,光是大葱雄性不育系就有17个,而且都配了套。除正式申报并经过鉴定的两个大葱杂交种以外,他还拿着20多个大葱杂交种,可以适应各地区各生态型的需要,叫他什么时候拿出来,他就能够什么时候拿出来。他的功夫硬就硬在这里。他出名以后,知情者纷纷登门,想高薪聘任他,他都一一拒绝了。
杨日如也是贫困的。他的单位是“章丘大葱良种科技开发中心”暨“杂交大葱研究所”,这个集科研、制种、销售、咨询为一体的单位,自有土地已达2000余亩,由本中心自己的人员播种、管理、收获、包装,实行指标化管理,不进行个人承包,不委托村户代繁,成为国内唯一的系列化良繁和制种的基地。但是“中心”的财政拮据,杨日如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元,“中心”决定每天再补助他5元钱,他不要。去年过年了,“中心”给他送去2000元,他也不要。其实,他家并不富裕,全家6口人,只有两人拿工资,除了那箱箱柜柜的书籍外,室内还是那50年代的简陋陈设。
前不久,当章丘市委、市政府领导将那本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签署的“93国家发明奖”证书和那枚金光闪闪的奖章送交到他手中时,他的眼泪禁不住地落下来。他激动地说:“我今年68岁了,我多么珍惜今后这有限的时间啊。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