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共建”源头话双拥——访中共威海市委书记臧海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共建”源头话双拥
——访中共威海市委书记臧海强
何映辉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我国双拥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也是传统双拥工作的升华。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市,是这一伟大创造的发源地之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双拥共建又有什么新的创造?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这个市的市委书记臧海强。
1992年1月,威海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所辖的4个市(区)都获得了省级“双拥模范城”的称号。两年多来,军地双方又有6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投资环境分别进入了全国城市50强和40优的行列,驻威部队有10个单位受到军以上领导机关的表彰。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领导抓、抓领导,是威海市开展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臧海强说:“同其它一切工作一样,双拥工作要上去,领导工作必须首先上去。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由自发性的双拥转到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上来。”他介绍说,近两年来,威海市把市和各市区的双拥办全部由临时机构定为常设机构,把市双拥办定为单列的副县级单位,由军地双方共同派出干部抓日常工作。同时,军地双方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成立了12个专门工作班子,分别抓部队生活、两用人才培训、军转安置、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军地联谊活动等项工作,确定全市的双拥工作由书记、市长负总责,分管的副书记、副市长和部队首长实行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市区和有驻军的乡镇都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没有驻军的都成立了拥军优属领导小组,85所大中专学校和458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双拥共建领导小组。驻威陆海空和武警部队成立了3个拥政爱民协作区,分别指定牵头部队负责指导和协调部队的拥政爱民工作,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保证双拥工作更有成效?臧海强谈了他们的体会:“让规章制度和宣传教育共同起作用,是保证双拥工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臧海强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威海市地方的基层送温暖小组由2万多个发展到3万多个,“军人优先”窗口由284个发展到766个,驻军单位的便民小组、学雷锋小组等由980个发展到1650个,军民共建单位由645个发展到751个,军地双方相互开展双拥活动20万次,地方为部队做好事36万件,部队为地方做好事4万多件。全市先后为驻军低价供应海产品800多吨,水果600多吨,鲜蛋300多吨,煤炭3000多吨,再加上粮、油和蔬菜供应,两级财政和商业部门共补贴898万元。
在地方支援部队建设的同时,驻军也想地方所想,集中力量帮助地方办大事、办实事,先后投入28.6万个劳动日和1万余台次车辆、机械,支援地方87项重点工程建设。在优抚工作上,威海市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扩大了优待面,提高了优待标准,使户均优待款达到789元,加上村级优待,去年全市优抚对象的优待款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同时,各级都制订了扶持优抚对象奔小康3年规划,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项目2785个。目前,全市11万户优抚对象中已有75%生活水平进入小康。
近几年来,军地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相互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最近,山东省组织双拥工作大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威海市军地之间无纠纷、无遗留问题。对此,臧海强透露了他们的成功之道:“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第一”,即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总目标,坚持大局第一、国防第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