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企业亏损内因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7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企业亏损内因谈
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秘书处
一、企业扭亏增盈的重点在于企业自身
国有工业企业出现的亏损现象,是多年来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在改革力度逐年增大的形势下,根据调查,企业亏损的原因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1年调查50户亏损企业,其中政策性亏损10户占19.4%,宏观原因亏损24户占47.8%,经营管理原因16户占32.8%。
1993年调查2586家亏损企业,其中政策性亏损235户,占9.90%,宏观原因亏损238户,占9.20%,经营管理原因2102户,占81.71%。
以上情况反映出:
1.由于政策和宏观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企业亏损,已有大幅度下降。它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搞好搞活国有大型企业的决策、政策已见成效,《条例》的贯彻落实取得了重大进展,宏观环境得到改善,为企业扭亏增盈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企业亏损相对地大幅度上升。它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在外部环境与过去相比已有所宽松和好转的情况下,应当把扭亏增盈工作的重点放到抓企业内在因素,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苦练内功,自立自强,走向市场,成功地实现扭亏增盈。
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诸如下述的大量事实:
——同一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生产要素基本不变,只是调整了领导班子,配了个好厂长,情况就迥然不同,亏损煞住,转亏为盈。山西大众机械厂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兴建的大型军工电子骨干企业,从1986到1992年连续六年亏损,亏损额达6490万元。1992年8月,调整了这个厂的领导班子,任命了一位思想开拓、敢干务实的厂长,仅用4个月就扭转了亏损局面,盈利52万元。1993年在市场急剧变化、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到年底实现利润352万元。
——同一企业,在同一外部环境、同一内部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只是转换了经营机制,企业就由衰转兴,扭亏为盈。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到1990年几乎月月亏损,企业面临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他们面向市场,转换机制,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大胆引入市场机制,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联利计酬机制,使企业摆脱了困境。1991年全厂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3年上半年与1992年同期相比,又分别增长3.6倍和6.8倍。
——同一企业,同一套人马、设备,只是企业走向市场,就由“门可罗雀”变成了“车水马龙”,转亏为盈。山西省建材机械厂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从1988年开始亏损,到1990年底累计亏损总额达3000多万元,平均每个职工负债2万元。1991年初,新厂长走马上任,发现铝型材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看好。他们冒着贷款500万元的风险,启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生产线,以优质产品博得用户的欢迎,出现了“昔日门可罗雀,今朝车水马龙”可喜局面。1991年扭亏,盈利12万元,1992年盈利100万元,1993年1—10月在弥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211万元的基础上,实现利润210万元。
——同样产品,同样规模,同样市场,同样亏损,可是一家再度复兴,一家一蹶不振。浙江省有两家规模相当的冰箱生产企业:杭州西泠电器集团公司和宁波凤凰电器制冷工业公司。80年代中期,他们年创利都是1000万元以上,成为浙江冰箱行业的“双壁”。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这两家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先后跌入困境。可是,仅一年多的光景,情况大相径庭。西泠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一改过去封闭式计划生产的作法,由“产供销”变为“销供产”,在公司内实行工效挂钩,精简机构,使企业恢复了生机。而凤凰公司不是想法主动进入市场,而是靠主管部门“救援”,等市里“扶持”,消极坐等,一而再、再而三地耽误了市场机遇,亏损越陷越深。西泠的转机,凤凰的困境,说明了市场机制在一个国有企业的生成和确立,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它既需要外部因素的支撑,更取决于企业自身特别是经营者的勇气和进取。
——同一行业,在全行业政策性亏损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却由亏损户变成了盈利户。煤炭行业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企业成本得不到补偿,生产越多亏损越大,造成全行业政策性亏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煤矿却成为盈利的佼佼者。大同矿务局云岗煤矿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机械化采煤的优势,从减人、减队、减设备入手,全面整顿生产秩序,高效地组织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从1991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1720万元;1993年1至7月,实现利润5400万元;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实现利润293万元。
实践证明,企业能不能扭亏增盈,主要地在于企业自身。
  二、目前国有企业亏损的自身原因分析
1.亏损企业首要的是“亏”在市场观念上,思想解放慢,思路不开阔。江西省有一家麻纺厂是1985年建成投产、以生产麻袋为主导产品的我国麻纺行业的第二大企业,拥有职工6000人。从投产到1988年的3年间,累计上交利税1.8亿元,相当于为国家赚回20个相当规模的麻袋厂。可是在这场经济改革中,这个厂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麻袋产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仍然是单打一地“一条麻袋走到黑”,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这个厂的亏损还有其他原因,但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改革力度不大,包袱沉重,活力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工业亏损企业大都机构臃肿,富余人员多,离退休人员比重大,单一的经营形式,造成企业活力严重不足。在亏损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滞后,企业尽管亏损,但干部照样当,能上不能下。有些亏损企业管理人员占生产一线工人的30%,有的甚至达到50%,占职工总数20%以上的富余人员无事可做。单一的经营形式不敢突破,求稳怕乱,形成了企业亏,改革难,改革越难,企业越亏的恶性循环。
3.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根据对2102户亏损企业的调查,由于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滞销,而造成亏损的企业1307户,为调查数的62.17%。这些企业大都是老企业,不少原是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头兵,或者是搬迁三线建设的骨干企业,对国家的回报达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当这些企业处于黄金年代的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利润全部上缴,折旧费很低。据统计,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折旧补偿不足每年约340亿元。提取的折旧基金只占固定资产总额的10%多一点,企业设备更新平均年限在20年以上。近几年,虽然执行加速折旧办法,折旧率有所提高,但提高不大,导致技术、设备逐渐落后,产品质次价高,品种单一,丧失竞争力。
4.管理混乱,制度松弛,浪费严重,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对2102户亏损企业的调查,由于管理混乱,制度松弛,浪费严重而造成亏损的企业达697户,占调查数的33.17%。在这些亏损企业中,生产和经营过程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劳动无定额,物耗无核算,质量无检验,资金、设备、人力的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形成“高消耗、低效益”的状态,产品质次价高,缺乏竞争力,造成亏损。
5.决策失误,盲目立项,投资效益差。在我们调查的2102户企业中,由于决策体系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盲目立项,造成投资效益差,企业亏损,占8.13%。
6.领导人素质低,领导班子闹矛盾,内耗致亏。在大体相同的宏观条件下,企业是盈是亏,企业领导人素质的高低,领导班子同心协力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调查的2101户亏损企业情况看,由于领导人素质低,领导班子不团结,导致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规章制度废弛,造成严重亏损的企业有238户,占调查数的11.32%。
  三、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的基本对策
1.走向市场是国有工业亏损企业的根本出路。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营战略,开展多元化经营。
北辰集团是一家以亚运村为基地于1990年8月成立的新兴大型集团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0多亿元。由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和旅游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影响,开业一年就亏损近亿元。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将以发展旅游为龙头的经营战略转变为金融、商贸、服务、旅游、房地产、新技术开发等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形成了商贸、金融、新技术等六业并举的新格局,经营业务伸向国内沿海、沿江、沿边的11个城市和欧亚10个国家及地区,迅速实现了扭亏,1992年营业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利润2672万元,同比增长210%;1993年以来一直保持经营发展的好势头,到年底营业收入达14亿元,实现利润1.02亿元。
——打破只有盈利企业才能对外开放的观念,大胆利用自己的优势,招商引资,改造企业。大量事实表明,亏损企业并不是一切都“亏”,没有什么优势和长处可言。连年亏损、负债累累的北京照相机总厂,通过与外商合资,引进资金、产品、技术和销售渠道,现已生产出名牌相机12万架,绝大部分返销境外,这个总厂由亏损变成了盈利。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扭亏增盈的动力源泉。
——改革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法人财产的主体。必须从理顺产权制度入手,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财产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资产责任和经营责任统一,把自负盈亏落实到企业。在这方面,许多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确保国有资产完好增值的前提下,分别不同情况对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从产权关系上解决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企业很快扭亏为盈,增强了发展后劲。
——把利润承包与人均占有国有资产挂钩,实行联利联管经济责任制。山西省大众机械厂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利润承包的基础上,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与国有资产保值的目标挂钩。这种经济责任制强化了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强化了有效占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克服过去那种单纯要设备,忽视资产利用率的倾向,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从深层次上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捆在一起,既使企业加快摆脱困境,又使职工多得实惠。
——划小核算单位,实行“一厂多制”。辽宁省鞍山钟表总厂在扭亏增盈中,将24个车间改为分厂或公司,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或自计)盈亏。在厂内,打破单一的经营形式,既有全民企业,又有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租赁企业,还有模拟的“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厂内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和经营形式,从而把各种积极因素引导到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上,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厂1991年末明亏潜亏达4400多万元,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扭亏为盈。
——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连重型机器厂1991年亏损达2920万元。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们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搞好主导产品的同时,承揽进出口业务;将人才、劳力、资金、商誉等方面的富余力量和优势,伸向商业、服务等领域,创办第三产业;将事业型、福利型部门转化为经营型实体。1992年,大重厂的多种经营创利润770万元,为企业转亏为盈做出了重大贡献。
——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滑坡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在扭亏增盈工作中,许多企业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克服“以包代管”、“以奖代管”、“以转代管”的现象,把严格经营管理责任同细化经营管理内容结合起来,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重新产生效益。沈阳市对28家企业实施破产处理,使12万多平方米的场地、111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4100名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是:要破除社会主义企业不能破产的传统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破产法》办事;依法对破产企业进行裁定和宣告;评估、核定、处理破产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清理和妥善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实事求是地追究破产责任;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破产法》的顺利实施。
3.大力开发制造适销对路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产品更新换代。辽宁省抚顺挖掘机厂是我国机械行业的一家大型企业,从1986年开始亏损,到1990年明亏、潜亏达5700万元。他们把工作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制订新产品开发实施计划,把奖励同新产品销售后的边际利润挂钩,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仅1991、1992年就研制开发出新产品10种,形成4大产品系列,生产成本下降15%,边际利润率40%以上,给企业发展增添了实力。
——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拳头系列产品,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是我国第一台冰箱的诞生地,曾一度明潜亏损达1.5亿元,45000台冰箱积压在全国各商业网点,占用资金75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品结构,腾出生产能力增产市场欢迎的150、130型冰柜。对老产品171A型冰箱,按照消费者要求改进为圆弧形门,散热器由外露式改为内藏式,使其上了一个新档次。同时,集中力量研制开发了高档、豪华、适用的新型号冰箱,投放市场大受欢迎。经过一年的苦练内功,使企业由亏损大户跨入全国工业500强行列,共消化明潜亏损6967万元,实现利税5932万元,归还专项贷款8644万元。
——把心劲用在质量上,以质取胜,赢得市场。辽宁省辽阳纺织厂是我国大型棉纺织综合企业,纺织品出口专业厂。为了实现扭亏增盈,他们增强质量意识,实行质量否决工资和按质计价计酬工资制,抓技术改造,先后投资670万元进行了50项短、平、快技术改造项目,开发出高质、高密、斜纹等3大系列6个高档品种,生产经营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4.配好领导班子,选好厂长是扭亏增盈的决定因素。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抓扭亏增盈工作中,按照“四化”原则、生产力标准和“不换脑筋就换人”的指导思想,重视解决亏损企业领导班子问题。据统计,山西省调整班子80个,占亏损企业数的35.7%;天津市调整42个,占43.3%;沈阳市调整136个,占43.8%。通过调整企业领导班子,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富于开拓精神的经营者走上了领导岗位,使扭亏工作出现了生机,企业面貌发生了变化,有的企业已开始减亏,有的企业一年甚至几个月实现扭亏为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