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工布江达变了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7
第4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工布江达变了样
本报记者贺广华
工布江达,这个西藏出了名的“老字号”穷县,如今“抖”起来了:千百年来蜗居帐篷的牧民,呼啦啦盖起了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新房;昔日靠吃国家救济粮度日的农民,拆掉了救济粮仓;从前由清一色土坯平房组成的简陋县城,如今高楼林立。
变了,一切都变了。而令人更惊奇的是实现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不过短短四年时间。
一九九○年,白玛才旺等县委领导经过调查,认识到工布江达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林业、植物、药材等资源,引导农牧民合理搞开发,是发展经济的优势。但是,在封闭山区,要唤起农牧民群众的商品意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发动干部深入各乡村,向农牧民传授商品经济知识。农牧民群众上山挖虫草、捡蘑菇、采松茸,甚至收集枯木朽株,到收购部门都可以卖上好价钱。雪卡乡南木彩村,野生桃树不少。过去,桃子熟了,赶一群猪牛到桃树下乱吃一通了事;如今,桃树分片归各家管理,把毛挑子收集起来,制成桃干投放市场。商品的流通,给农牧民带来收入,也培育了农牧民的商品意识,更自觉更主动地投身于发展商品经济的潮流中。许多农牧民通过发展商品经济走上了富裕之路。娘蒲乡江居村的白玛罗布是个残疾人,过去靠政府救济款糊口养家,一九八九年底,白玛罗布用一千五百元救济金开了一个商店,到现在不仅积累了十倍于本金的流动资金,还修了一座新房,买了两头耕牛、一匹马、十几头牦牛,家中添置了收录机、卡垫、大立柜等家具,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据了解,像白玛罗布这样通过市场而开始过上小康生活的,在娘蒲乡还有七八家。
四年前,县里干部下乡动员农牧民奔市场,可没多久,农牧民就开始要市场了。他们反映县城没一个像样的农副牧产品交易市场。于是,县政府赶忙多方筹资建市场。现在,县城不仅有了大型农贸交易市场及商业一条街,还修建了四千余平方米的商品出租房。一些乡镇,也有了一定规模的交易场所。林达村过去穷,原因之一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两年前,政府出资为该村修通了公路和桥梁后,林达村便有不少人外出跑生意或进城打工;如今,该村四十几户人家大多成了“万元户”。
(附图片)
压题照片:工布江达县新县城。丹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