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出现的新问题——一些企业有意逃避银行债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襄轴杯”观察台征文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些企业有意逃避银行债务
近来,我县一些企业在明晰产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将财产多重分割,致使银行债务被悬空搁置。据对县20余家国有工业、商业和供销企业的定向调查表明:银行注入贷款余额3460万元,其中被“悬空”部分高达2180万元,占63%。资金运转系统出现梗阻,不仅影响银行的效益,企业也因得不到“给养”而“断炊”,影响生产经营。
    花样翻新的“逃债术”
银行贷款被“悬空”的主要表现是:一、老债新主无人还钱。县百货公司和新风商场是两家国有商业企业,欠银行贷款余额计774万元,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实有商品库存不足200万元。去年10月,他们采取“先死后活”的策略,分别易名为“商业购销公司”和“中心商场”,并设立了完全缺少法人资格和还债能力的“留守处”。实际上商品库存归新企业所有,“留守处”不过是一块挡箭牌,既无经营能力,也无资金来源,认帐不认还。二、变卖租赁,归贷无望。县里10多家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大都不景气,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已到了破产的边缘。面对这种情况,主管部门“别出心裁”,将动产“连锅”变卖,不动产对外包租,变卖得来的资金先发工资,后还商业性拖欠,唯独对欠银行的贷款视而不见。承租后的企业改换门庭,变更法人,对原有债务根本不予理会。如县五金厂,银行贷款达50万元,两年前即已停产,去年将全部动产变卖30万元,用于发工资和偿还企业拖欠,新近又将包括房屋、设备在内的全部不动产租赁给了顺平县一家企业,还贷的事却闭口不谈。
  矛盾交合撞击大
多少年来,银行行为政府化倾向使得在资金分配方面缺乏效益观念,给债务悬空埋下了隐患。不少企业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计划体制下出现的亏空,应该由国家负担,具体说,该由银行来背负。不景气企业将包袱一股脑甩给银行;那些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也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拖延还贷。
当前一些企业有意逃避银行债务,而银行难以察觉,有时即使窥到了蛛丝马迹,也因主动出击欲望不强,或怕落个阻碍改革的罪名,加之利润最大化目标尚未完全确立,故并没有对企业逃债进行有效抑制。银行同时具有债权和债务双重身份,除少部分信贷基金和自有资金外,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居民和企业。如果债权不牢靠,债务便难以保证。    努力寻找突破口
银行债务“悬空”,是多年来各种问题的集中体现。解决它,既要有宏观上的举措,也要有微观上的策略。
银行与企业休戚相关,企业状况不佳,银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因此,在新旧体制交轨时期,尽快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应尽快明确产权关系,在逐步建立利益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市场转,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此来调整内部结构,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同时,对那些不可救药的企业,应果断实施破产,并做好善后工作。对此,银行切不可袖手旁观,更不能退避三舍,要积极参与,为落实银行债务争得应有份额。
银行应努力与地方政府求得共识,使之支持银行参与企业改革方案的制定,并对企业财产、资金的分割有足够的监控权,以实现银行贷款与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紧密挂钩。同时,在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偿债计划和详细办法,并加强跟踪监测,确保实效。
就目前情况而言,银行的第一着眼点应放在清产核资上。摸清欠债企业的资产底数,有问题资产底数及贷款、欠息底数,强行参与赎买或出租资产的全过程。对已赎买或租赁的企业,详细核查资产总量及占用结构,了解租赁承包费交纳等相关情况,以便督促偿还或采取法定程序强制落实。
(河北唐县人民银行 马士英 赵同胜 田忠来 贾志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