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08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
陈耀邦
10年建设成就
从1983年开始,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首先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东等11个省(区)选择了60个自然条件好、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的县,开展了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2年止,国家先后分批投资建设了362个商品粮基地,144个优质棉基地县(农场),5个糖料基地县,261个优质粮油、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商品生产基地和529个名特优农产品项目。还建设了几百个畜产品和水产品商品基地。从1993年开始,又安排新建117个商品粮基地、33个优质棉基地县和12个糖料基地县。
商品基地建设是较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条重要措施。
首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拯救和挖掘了一大批珍稀产品。商品粮棉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粮棉品质都在逐步提高。优质大米、优质小麦、优质油菜、名茶面积增加较快。
另外,丰富了市场,提高了农业效益。农业商品基地尤其是名特优农产品基地,把一些国内市场畅销、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安排,不少产品填补了我国市场的空白。现在,国内不少高级宾馆、饭店所需的优质农产品,如柠檬、猕猴桃、樱桃、龙眼、荔枝等,基本由商品基地供应。一批现代水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扩大了农产品的贮运、包装、保鲜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后处理水平。
  几条基本经验
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十年来,摸索了不少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采取以县为单位,中央、地方和农民按项目联合投资建设,克服过去投入分散的弊端。“六五”商品粮基地按规定中央与地方的投资比例为1∶1,实际执行结果达到1∶1.36。“七五”农业商品基地除中央和地方继续联合投资外,还实行多形式、多渠道集资,进一步调动了各方面建设基地的积极性。“七五”期间名特优农产品开发项目中央投资6800万元,地方筹集1.5亿元,是中央投资的两倍多。
(二)统一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现在,我国农业商品基地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向专业化、区域化的深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国生产商品粮0.75亿公斤以上的大县约500个,现在已建在建的县共479个;全国棉花面积10万亩以上和产量10万担以上的县有300个,已建在建的县共177个,包括了主要名特优农产品。
(三)建设注意长短结合,突出重点,把建设重点放在与发展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上。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产前、产中、产后设施配套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长期发挥作用。
(四)实行产供销结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主要形式有:一是围绕生产与建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组织产销直挂;二是兴办经济实体,组织基地的优质产品进入流通;三是把基地办成企业型的实体,朝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向发展;四是组织全国性的农产品开发服务联合体,组织农产品大范围、大批量的交流。事实说明,产供销结合,既疏通了产销渠道,又促进了基地按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
  新的建设目标
农业商品基地作为一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性措施,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今后农业商品基地建设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商品化水平,稳定供应国内市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数量;四是通过基地建设,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基地县经济有一个新的发展。
进一步巩固完善商品粮棉基地。粮棉基地普遍存在高产低效、农民收入低、财政困难、经济发展不快等问题。国家已决定从1994年起,在商品粮大县、优质棉大县,由国家安排专项贷款,并适当增加基地建设投资,集中力量进行扶持。
加大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规模。必须抓紧推广近年来各地开发的新品种,广泛吸收和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重点开发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开发的层次上,要向加工、包装、贮藏等领域延伸,提高商品产后处理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开发的形式上,要生产与流通服务相结合,加大产后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产供销、贸工农、种养加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在开发的规模上,要实行系列化批量生产,形成拳头产品,提倡基地间的横向联合,组成开发集团。
(四)完善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管理。要由综合部门牵头,对基地建设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同时把社会有关方面的资金有效地用于基地建设。要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管理机构。
(作者为国家计委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