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阅读
  • 0回复

“赢家”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0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赢家”的忧虑
古平
冷战结束之初,西欧曾被西方一些人视为“最大赢家”。寒来暑往刚几年,“赢家”又变得忧心忡忡,由狂喜堕入愁城,甚至有人为之描绘出极为悲观的前景:“重返中世纪”。
这种烦躁情绪的产生不是没有缘由。昔日,苏美对抗在旧大陆造成一种“恐怖平衡”,但“欧洲无战事”;而今,对抗虽消失,继之而来的却是一种不确定状态,而且波黑已响起枪声,巴尔干“火药桶”好像又要噼啪作响,其他地区也埋着不祥火种。另外,中东欧许多国家急于加入欧洲联盟。联盟从联合自强、同美日争雄考虑,显然不想回绝。但心里又不免打鼓:新成员会不会变成新祸源呢?
上月底在巴黎开幕的欧洲稳定会议制订了对策,一言以蔽之曰:“预防外交”。具体说,要求加入联盟的中东欧6国和波罗的海3国分别举行两个地区性圆桌会议,谈判解决相互间的民族和领土问题,落实或缔结睦邻条约,一年后在巴黎签署《欧洲稳定条约》,交欧安会监督执行。
由于历史原因,欧洲国家间的民族和领土问题极为复杂。单就上述9国而言,一次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遗留下的匈牙利人问题涉及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国;二战后波兰国土向西平移,给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留下个波兰人问题;冷战结束、波罗的海3国独立,又带来个俄罗斯人问题……此外,还有同民族问题相关的领土问题。这些遗留问题若受到现实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矛盾的触发,就容易酿成冲突和纠纷。由此看来,“预防外交”倒确有针对性。
主意虽好,实行起来难度却颇大。即使进展顺利、各方如期签约,也还远不能解决欧洲稳定问题。人们注意到,巴黎会议完全回避了现实热点和潜在热点:波黑战争和马其顿、科索沃、克里米亚、高加索等纠纷。难怪一个英国外交官挖苦说,这种办法仅仅“适用于那些没有麻烦的地方”。
从更深层次看,战后西欧的稳定主要依赖3个基本因素:法德和解与合作、欧洲建设和美国通过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这些因素当前仍在起作用,这正是欧洲人虽则忧虑却未惊慌的根据。然而,随着冷战结束,这3个因素又都在变化。法德这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运转得不如从前,它们之间最近风波迭起即是证明。欧洲联盟的离心力在增大:德国要借“扩大”以东进;法国眼睛向南,且试图用“深化”延缓欧洲重心东移;英国内心考虑的则是“自由贸易”,联盟继续扩大,效率还会降低。至于美国,它一方面出于战略利益而不会放弃欧洲;另一方面,为削弱这个“经济仇敌”,加之自身的衰弱,又要欧洲担负起更大的安全责任。例如对波黑,美国说这不涉及它的“切身利益”,所以至今持一种半介入态度……
种种迹象显示,欧美俄在欧洲稳定问题上各有方略,在推行“稳定条约”、“和平伙伴”等计划时,合作中有竞争。它们在“欧洲稳定”的名义下,似乎正在中东欧地区进行一场新的外交角逐。正是这种复杂的形势使得欧洲心绪不宁,担心由冷战的“赢家”而一变成为冷战后的“输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