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人和为本——访德化县委书记吴汉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人和为本
——访德化县委书记吴汉民
甘大孟
吴汉民,1950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大专文化程度。1987年9月,任泉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9年8月,任晋江县委副书记;1992年11月,任德化县委书记。
从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外资处调到闽中山区德化县担任县委书记以后,吴汉民做过许多调查研究,他说:
翻开中国地图,人们可以看到,福建第二高峰——戴云山主峰雄踞德化县境内,全县2232平方公里土地以山地为主,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只有盘山公路。从德化到泉州,130多公里路程,汽车要走五六个小时,交通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再看有利的一面:我县拥有丰富的森林、水电、矿产资源,加上蜚声中外的陶瓷业,构成了德化经济发展的“林、瓷、电、矿”四大资源优势。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兵家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论天时,德化的改革开放政策跟别处没什么两样;论地利,德化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通讯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远不如沿海发达地区。如此看来,德化能挖掘的潜力重在人和上。
我们在全县提出了“团结、开拓、务实、奉献”的口号,持续深入开展“爱我瓷城”系列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内联外引,促进德化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了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我们在提高办事效率上力争比别的地方快些,在服务方面做得比别的地方好些。例如去年11月3日,远离德化230多公里的一位福清籍客商派人到德化,洽谈合办养鳗场事宜,结果当天双方达成协议,一星期后就办妥了审批、征地手续,资金很快到位。如今这个投资1000万元的养鳗场已形成规模经营,一年可创产值2000多万元。德化人创出了自己引以自豪的“德化速度”。软环境的改善弥补了德化硬环境的不足,现在,德化县三资企业已发展到50多家,总投资1.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384万美元。年创产值3.29亿元。
地利不足人和补,正是紧紧地依靠人和,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改善脆弱的基础设施,去年开通了5000门程控电话;龙门滩二级电站和自来水厂相继竣工投产;省道103线、305线改造工程进展迅速;“小县大城关”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仅有29万人口的德化县,去年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大关,全县人均创汇160美元。
我体会,干事业离不开“人和”这两个字,说深一步,这实际上就是群众观念问题。改革开放大业只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向繁荣的彼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