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活得累一点好!”——记广东川惠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延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活得累一点好!”
——记广东川惠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延林
本报记者赖仁琼
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使不少都市人感叹:“活得真累!”然而,30岁的广东川惠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延林却说:“活得累一点好!”
熟悉刘延林的知道,这绝非大话,而是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刘延林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乡。那年,家乡大旱,开学前,父母实在拿不出2元钱的学费,14岁的他只好含泪辍学务农、搞长途贩运。刘延林贷款买了辆嘉陵摩托,把乡间收购的鸡、鸭、鱼运到重庆贩卖。他毕竟年纪小,又不懂经营之道,常常将东西半卖半送。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欠下300元的债。当时,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村里人都为他担忧:“怕是一辈子也还不清了!”
倔强的刘延林不服输,更不信自己干不成事。他决心离开家乡去闯荡。他步行100公里来到广安的前锋火车站,买张站台票就上了火车。到了广州,兜里只剩下9元2角钱。他先在一家砖厂当小工,干又脏又累的活,每小时工钱仅为6角。同去的人吃不消都另谋出路了,特能吃苦的刘延林却咬牙坚持下来。两年后,不仅还清了老家的债务,还用剩余的钱入股,与人合伙买下一家倒闭的砖厂。以后,他来到广东惠阳办公司、搞实体,业务范围也从建材、房地产转向高科技产品。去年,刘延林赴美考察之后,又在旧金山注册了一家公司。这位昔日的打工仔如今已成为拥有亿万资产、9个分公司的大老板。忆及创业的艰辛,刘延林无限感慨:“如果说我在事业上取得比同龄人更大的成功,除了善抓机遇、敢冒风险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吃的苦、受的累比他们要多。”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最佳生存方式。刘延林认为,有人“甘洒热血写春秋”,有人却愿“潇洒走一回”。虽然活法各不相同,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我承认自己活得不轻松,但却很充实、很愉快。因为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我也在不断体味人生。
刘延林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年回广安探亲,看见昔日就读的小学更加破旧,便慷慨捐资40万元修建新校舍,他要让老区的孩子们在设备一流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广安境内的公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他捐资100多万元修路。得知四川省筹办中小学艺术节,刘延林又捐资30万元……
作为企业家,刘延林当然注重经济效益。但辍学的痛苦与打工的经历又使他格外关心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刘延林说,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可现在依旧贫穷、落后,他老人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广安的干部:“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虽然我离开广安已经十几年,可总觉得应对故乡建设尽一份责任。一个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企业家,眼睛不能只盯着钱,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比金钱更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