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访纽约地下金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2
第7版(国际)
专栏:

  访纽约地下金库
何洪泽
来到纽约游览的人,大多喜欢到著名的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看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就在离纽约股票交易所只有一箭之遥的地方,还有一个交易市场,每天在进行着静悄悄的黄金买卖。这个市场就是一般人很少光顾的世界上钱最多的地方——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地下金库。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大楼在自由街33号,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14层石头大厦,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已使这栋楼显得有点陈旧,与周围现代化的玻璃摩天大楼相比,反差很大,好像一个落伍的老人。然而,它那用整块石头砌成的墙面和宽阔厚实的大铜门却给人以力量、稳固、安全的感觉。
地下深宫门如瓶塞
这栋大楼在1921年始建,原址早先是一个荷兰农场的一部分,后来建了几栋楼房。联邦储备银行用480万美元将地皮买下,拆掉旧楼,兴建新的大厦。金库就是这栋大楼的地基。
联邦储备银行的金库直接建在曼哈顿岛的花岗岩基石上,因此不用担心它在金锭的重压下会发生地基沉降。它在海平面以下60英尺,离地面则有80英尺,深深埋在地下,几乎完全与世隔绝。
参观者进入联邦储备银行大楼,先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不许带进照相机等物。然后由专人带领乘坐电梯到金库的最底层。这里是金库的唯一出入口。
金库的门并不很大,只有一米多宽,但设计与一般的门完全不同,这是一个3米高、略像瓶塞那样的钢制圆柱体,重达90吨,中间有一个一米多宽的通道。门框则是与它完全配合的钢筋水泥结构,有140吨。开门时,两个人用机械装置同时转动柱体,让通道对准出入口,人和运金锭的小车即可进入金库。关门时,圆柱体转动90度,再下降几英寸,出入口就完全被挡住,像瓶塞塞住瓶口一样,严严实实,连水都进不去。这样的门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金库的安全由此可见一斑。
形同牢房遍地黄金
进入金库,顿觉满眼辉煌,这里是黄金的世界。所到之处,尽是一块又一块摞起来的金锭。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金库的大门如此暗设玄机,结构复杂。金库的内部却是出奇的简陋。在不是很高的库区内,除了入口处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供工作人员搬运金锭和称重量用外,其他地方就是一间间牢房式样的库房,连库房的门也和监狱一样用大粗铁栏杆做成,但里面堆得比人还高的金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里最大的库房可存放10.7万块金锭,堆起来有3米高、3米宽、5米多长。市场价值达171亿美元。
金库主人介绍,整个金库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隔成122个库房,这里存放了约3亿盎司的黄金,占世界黄金储量的28%,按市场价格值1260亿美元。这么多的黄金绝大部分不属于美国,而是各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它们把黄金储存在这里也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二次大战时,欧洲战云密布,各国为求安全,都把黄金运到美国储存。大战结束后,各国没有把黄金运走。至于美国的黄金,大部分却存在纽约州的西点和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因为那些黄金并不用于买卖,美国只在纽约金库储存少量的黄金供自己买卖周转就可以了。
黄金买卖秘密进行
黄金的买卖在这里安安静静、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有金锭从外面运来,则由武装人员护送,通过专用电梯从地面运入金库。
这个电梯武装护送人员自己不能控制,要由外面的管理人员遥控,进入库区时必须由一个三人小组陪同。这三个人分别属于会计、管理、保卫三个部门。在三人小组的监督下,金锭经过鉴定成色和批号,精确测定重量,然后运入指定的库房。库房有三把锁和一个监察员的封印。打开任何一间库房时三人小组必须在场,他们每人有一把钥匙。
如果买卖双方在金库都储存有黄金,那事情就简单多了。只要把一个库房的金锭搬到另一个库房里就行了。当然,三人小组也必须在场。这样一笔成百万元的黄金买卖就做成了。不过对于在场的人员来说,这是一笔闷葫芦里的买卖。他们卖了力气,却不知道是谁卖给了谁。这个秘密在整个联邦储备银行也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其他的人都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古老天平明察毫厘
参观者最感兴趣的不是看一下这种一点也不激动人心的黄金买卖,他们可以亲手摸一摸、掂一掂沉甸甸的金锭。大部分金锭长30多厘米,宽、高各10多厘米,重400盎司,即27磅多一点,价值16万美元,每个金锭上都刻印有铸造厂名、时间、地点、批号和纯度。纯度一般在99.5%以上。金锭由于纯度不同,颜色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五彩斑斓。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从金锭的颜色就可以大致判断其纯度。纯度越高越呈黄色,大多是从新开的矿石中提炼的。如果呈红色,则表明含铜和其他杂质多,这是用金币或首饰熔化的。呈白色的含银多,呈绿色的含铁多。有一种极少见的金锭呈黑色,则是因为含有铋。
令人奇怪的是金锭的搬运除了用一种人推的小车外,过秤、码垛还是用人一块块地搬。因此,搬运人员要穿特制的铜头保护鞋,以防万一失手,金锭掉下来砸了自己的脚。
金库还有一绝,是一个差不多一人高的大天平。这个天平古色古香,论年头起码有半个多世纪。当问及为什么还不换成现代的电子秤时,主人自豪地说,别看它老态龙钟,却极其精确,可以称出1%盎司的重量,几十年来一直使用它,信誉卓著,没有必要更换。
这似乎也是整个参观带给人的一个谜。在这样一个一切都追求新、追求变化的现代化国家里,金库却极力保持和向人们展示它的古老、不变。究竟是为了什么?当参观者从地下金库回到喧闹的地面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这真是另一个世界。
(原载《环球文萃》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