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富民工程”排头兵——来自京郊亿元村党支部的报告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3
第1版(要闻)
专栏:迎接“七一”抓好党建

  “富民工程”排头兵
——来自京郊亿元村党支部的报告之一
本报记者陈维伟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建党73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为了迎接这一光辉的节日,本报将陆续推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系列报道。今天发表的是第一篇。
当前,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这就是:带领九亿农民进市场、奔小康、上台阶。如果把亿万农民共同致富的这件大事比喻为“富民工程”的话,那么,广大农村党支部就是这一工程的排头兵。
怎样当好“排头兵”?首要的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使每一个党支部班子都建设成坚强而团结的战斗堡垒。只有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团结进取,廉政为民,才能把一个村千百户人家“拢”到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当地的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北京郊区50个亿元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富民工程”中,确实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5月,绿染幽燕。京郊亿元村的采访,更给我们带来令人兴奋的讯息。
亿元村,是指社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它的发展史在京郊仅有6年光景。1988年,京郊昌平县出了第一个亿元村——马池口村,并独领风骚4年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春雨播来,京郊亿元村便如雨后春笋,一年之间增至9个;1993年,这一增长势头更猛,至年底总数达到50个;今年京郊亿元村有望超过100个。
奥妙何在?
有种片面的说法:穷乡定在“僻壤”,富村“风水”沾光。然而,京郊一不沿海、二不沿江、三不沿边,从这里产生的亿元村并没有“沾”自然环境多少“光”。像记者去过的通县垡头等村,交通就不大方便,远离主要公路。还有不少亿元村,根本谈不上“足厚的家底”,却有数百年的贫困史。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窦店,曾是远近闻名的“破集烂镇穷窦店”;京郊“首富村”韩村河,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曾被称为“寒心河”。以1978年为界,亿元村的昔日与今日相比,无论社会总产值还是纯收入都相差百倍!
那么,是什么“招术”使京郊出现如此多的亿元村呢?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环境,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内在的原因则是:有一批坚强而团结的党支部班子。
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党支部,如何去迈步?京郊亿元村的党支部有这样一个共识:抓集体经济,奔共同富裕。
京郊亿元村的经济总收入将近九成来自集体经济,农民劳动所得大部分也来自集体分配;各村农业大都采取了集体机械化农场的形式;50多个亿元村中,有22个村采取了总公司的经济形式,5个村采取了集团公司的形式,怀柔南关等村还开始探索股份制的形式。在这里,自然村落作为千百年来自然经济的载体,其经济职能正在日渐隐退,并让位给跨出村界、乡界乃至国界的社会主义农村的现代化集体企业。
群体优化
可以说,亿元村的崛起,重要的一条,在于他们大刀阔斧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道路,从而开始了中国传统农民向现代工人的转变。在实现这一转变中,关键的问题是:成长起一批社会主义企业家型的农村经济带头人。
这一重任,历史地落到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肩上。而京郊亿元村的带头人则填写了令人欣喜的“答卷”。像窦店村党总支书记仉振亮是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韩村河的党委书记田雄将该村30把瓦刀起家的建筑公司建设成国家一级建筑企业。还有左权、邢仲山、杨宗仕、张廷铎、范德福等,都是农民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当记者采访这些亿元村带头人时,他们却说:“一只手再大也遮不住天,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产业趋向多样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农村各行各业呼唤着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单纯依靠个别能人抓经济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群体优化的开拓型、知识型的管理者队伍。窦店村的139名党员除老弱病残外,都受过专业培训;有75名党员获得各类技术职称;有124名党员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工作,其中担任厂级以上干部的就有59名。通县垡头村的27家企业的40多名干部中38名是党员。在亿元村,一支支以党员为骨干的人才队伍日渐成熟。
榜样效应
在基层农村,“榜样效应”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村支书,在全村几代人眼里,就是领头打旗的,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老百姓盯住村干部的无非是两条:一是你勤不勤?能不能把全村人带上致富路?二是你廉不廉?是不是把油水都捞到自家缸里?
垡头村党支书杨宗仕形象地告诉记者:“村干部家的炕头朝哪儿摆,老百姓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是廉是贪谁也躲不过大家伙儿的眼睛。没有严于律己、办事公道的作风,党支部就没有凝聚力,群众也不会跟你走。”
“多给村里办事,不为自己捞钱”,这在垡头等亿元村已形成风气。去年,县里奖给垡头村班子5万元奖金,他们将3.5万元奖给了企业厂长和外请的专家;1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入了集体的帐;几名支委只分了5000元,支部书记杨宗仕却一分钱也没拿。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马池口村(现名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左权也在勤政廉政方面作出榜样。他先后6次放弃招工转干的机会;他的年工资收入只有全村平均收入的85%;多年来,县里给他的奖励一般都让会计直接入帐,作为集体收入。一年夏季,大雨造成旧坝阻水,全村平均积水60厘米,大片庄稼被淹,集体猪场危在旦夕。左权冒着危险,在流速每秒2米、深1.2米的污水中泡了9个多小时,带人炸开旧坝,排除了险情。在左权的带动下,马池口的党员干部都能以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
双莲并蒂
建设小康村,迈入亿元村,需要有一个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体。任何一个村落,如果只满足于“粮谷满仓、钞票满囊、子孙满堂”,但文化道德水准低下,赌博成风,迷信盛行,治安混乱,这里的经济是不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亿元村的人们说得好:两个文明是“并蒂莲”,二者不可偏废。
亿元村的党组织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物质基础。
京郊亿元村,都懂得治穷先治愚的道理。他们不仅是经济上的佼佼者,而且在村容村貌、文教卫生、道德风貌、社会秩序等各个领域,都明显高于其它村庄。村荣誉室里,往往是十多面、甚至数十面锦旗相映生辉。而愚昧迷信、假冒伪劣、为富不仁等丑恶现象,在亿元村很难找到市场。
亿元村,无闲人。这些“经济大村”,一般都有一二十个乡镇企业,村里的几百个劳动力远远不足,往往还要招些外村或外地民工(占京郊所有亿元村劳动力40%以上)。因此,在亿元村,一般见不到“剩余劳动力”。没有闲人,自然少了“闲捣蛋”的;加上党支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有效地避免了因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衡,所以,亿元村的治安状况是持续稳定的。有位支书说得在理:“村里人一门心思搞经济,谁还有暇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偷鸡摸狗呢?”
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如今丰衣足食迈入亿元村,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历史性跨越!
北京市委农工委的负责同志对记者说:50个亿元村,在京郊4000多个行政村中不过只占百分之一二,但它的示范效应、它的“排头兵”作用却是意义深远的……
(附图片)压题照片: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村民住宅区一角。
隗合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