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构建当代青年道德观——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4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名家访谈

  构建当代青年道德观
——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访谈录
托娅
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作为社会中最敏感、最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给青年们一个什么样的道德尺度?怎样去继承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道德,而又防止商品经济在某些方面对青年们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的罗国杰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代青年的道德有什么影响?
罗:发展商品经济使我们的年轻人增强了主体意识和个人正当利益观念,竞争、开拓、创新等精神得到了发展,这是它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商品经济也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行为。但是,这些消极效应并非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地预见到这一点,及时而有效地从政治思想上、舆论引导和价值导向等多方面防止其消极影响,即令产生了某些不良后果,也不会太泛滥。因此关键在于社会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地批评纠正。
问:现在有很多青年对自己的行为无法作出评价,他们不知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因此有些茫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罗:在今天,衡量我们行为的尺度仍然应当是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特别是集体主义思想。由于在实施商品经济之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还没来得及对当前实际做出全面的、适应新时期情况的解释,使一些青年产生了困惑。如我们过去一直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这是正确的。但对集体主义,过去较多地强调个人服从集体的一面,强调在特殊情况下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而对集体也要关心个人利益、照顾个人利益则讲得不够。
此外道德是个阶梯,人们的道德水准是参差不齐的。让青年人更多地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这还要靠思想教育、靠舆论引导,使他们的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问:商品经济带来的等价交换原则是否会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
罗:我认为,等价交换只能适应在经济行为中,不能推广到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中。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经济关系。等价交换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能而且不应当扩大到人和人的其他关系中去。要使社会稳定并和谐地发展,就必须要提倡体谅、关心他人,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为交往原则。毕竟有许多东西不是金钱能衡量得出来的,不能夸大等价交换原则的作用。
问:那么怎样引导青年摆脱商品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罗:要弘扬主旋律,要用高尚的道德来引导青年。时代需要榜样,我们还缺乏榜样的示范力量。同时,对我们的传统美德,尤其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我们应该弘扬。现在看来,有两代人对我国的传统美德都了解得很少,甚至可以说都处于一个断层。对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摒弃糟粕,弘扬精华。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化到社会主义道德之中,使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更具有民族形式,更加有生命力,而青年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必将有很大提高。
  编后
从今天起,“名家访谈”新栏目与大家见面了。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不定期地走访一些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名流,请他们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事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期给青年朋友们一些帮助和启迪。欢迎大家来信点题或提供采访线索。来信请寄: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当代青年”专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