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三争取进入“21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三
争取进入“211”
本报记者毕全忠
去年以来,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校竞相把进入“211工程”作为自己改革与发展的目标。“211工程”成了牵动一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为使自己能列入这一工程,很多高校制订了规划,到处寻找资金;很多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尽力支持自己所办的高校改善办学条件,以便列入这一项目。
去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国家教委于当年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国务院原则同意了这个项目。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使一批高校的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提高一大步,使其中若干所学校和一批学科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调动中央、地方和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一步,以满足下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此,《纲要》和“211工程”一提出,立即引起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都想使自己的学校列入这一工程,成为被“重点建设”的学校。建国以来,国家先后确定了98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尽管这98所高校即使没有进入“211工程”也仍然是重点学校,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先进部分,但进入“211工程”的无疑是重点学校中的重点。至于重点学科,“211工程”则将重新认定。因此,高校及其主管部门都要在这一项目中争一席之地,以此来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当前高等学校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的趋势。
“211工程”在几个方面正在展开。
首先是国家教委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要求和“211工程”立项程序。最后确定进入的学校和学科,需经学校主管部门预审、向国家教委申请预备立项、专家评审、国家批准这几关。国家教委已成立“211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很多中央部委已在对所主管的学校争取进入“211工程”的规划、发展目标,进行评审。如国防口、地质矿产部、电子工业部、冶金部、煤炭部等,都已开展,一些省、直辖市也开始了这项工作。
从学校来看,争取立项的努力更为强劲。为了增大自己的实力,有些学校已获得了新的办学经费,有些学校进行了合并,有些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从完善学科结构,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增加办学经费。不少学校还加快了管理改革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尤其是实力本来就比较雄厚的学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上。他们认识到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使学校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也是进入“211工程”的最重要的条件。像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校,都制订、实施了“跨世纪人才工程”,使学校具有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学者和管理专家。因此,高水平的中青年学者成了各校竞相网罗的对象,一些学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对于“211工程”的进展,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总的情况是健康的,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他指出,实施这一工程,目的在于出高水平人才,使高等教育上新的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增强高校的办学效益,以满足下世纪我国发展的需要。这位负责人强调说,实现这一工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一、要拥有足够的能跨世纪工作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学科结构和教学内容要适应下个世纪初期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是什么,很多学校并不清楚;三、资金落实。他指出,必须在这几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进入“211工程”,这个工程也才能顺利实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