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评之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6
第8版(美术评论)
专栏:艺坛纵横

  评之评
孙美兰
艺评被誉为活泼的、发展中的美学,是有道理的,也是时代对艺评的呼唤。
近些年,美术评论有奋进之势。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一、美术评论正在朝向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由从属性转向独立性,是从幼稚趋向成熟的标志。
二、以“当代”为中心,美术评论进入单项、分科式的深化研究之境。由于史学、美学、中西比较学的积极渗入,提高了美术评论的品位,开始获得科学的和美学的品质。
三、评家、画家联手,学术研讨会与画展同步,有效地强化了评论的辐射力、穿透力。例如,今年5月份由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燕京书画社主办的《蒋兆和诞辰90周年展》以及同时举行的《蒋兆和艺术研讨会》,就是一次成功的、具有理论成效的学术活动。它对推动中国人物画创作,对美术、特别是书画艺术,全方位地调整发展走向,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四、新兴起的“热点追踪”,激发着艺评灵感、思维和观念的突发爆破,朝着多向性、多元化探索,出现了“述”与“作”、“创”与“论”同程并进的新格局。
需要加倍注意的是,急遽发展中的美术评论面临着艰难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首先,评论是一种需要时间,具有敏感、灵气和智慧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和精神劳动。目前,全身心地投入,半收益地贫困,两者间存在着巨大差别。时代又要求评论,无论面对何种学派何种观念何种潮流,都必须十分严肃认真。忠实于艺术规律,不受外界干扰,以纯正心态沉潜其中的真识善评者,不是太多。
其次,评论的任务之一,是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活动之间,架起一座精神桥梁。当代水彩宗匠王肇民说得好:“无论中画西画,看画要辨清浊。所谓浊,是说画品低下,画面上充满俗气、秽气、媚气,望之顿觉污臭熏人,欲跃步疾走而过之。所谓清,是说画品高尚,画面充满着纯洁性,如出水芙蓉,一尘不染,望之顿觉胸襟舒畅,留连不忍离去。”又说:“画品的清浊,是作者人品清浊的直接反映,画以品为第一,可不慎欤?!”——此乃真知者言。在艺术品味上,辨清浊,分高低,鉴奇正,析得失。借美术之传播,纯洁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的审美情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欲发。这是现代社会美育的迫切要求。一见那泛泛而论的套式,虚张声势的夸词,故弄玄虚的冗文,索然无味的鸡肋,倦意突然袭来。这种感受,相信许多读者都曾体验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