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三届市长传好菜篮子工程接力棒齐齐哈尔市民餐桌四季丰满常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8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届市长传好菜篮子工程接力棒
齐齐哈尔市民餐桌四季丰满常绿
本报讯我国北疆重镇齐齐哈尔市三届市长传好“菜篮子”工程接力棒,使市民的餐桌四季丰满常绿。全市城乡年人均占有地产菜190公斤,肉类21.1公斤,鲜蛋10.3公斤,鲜鱼4.8公斤,鲜奶51.5公斤,分别比1988年增长20.2%、1.3倍、96.2%、61%和60%。
拥有百万市区人口的齐齐哈尔市地处我国高寒地区,每年有半年左右无法正常生产蔬菜,市民菜篮子成了大问题。自1988年国务院提出在全国各大城市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市政府采取市长负责制,三任市长都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丰富城乡市场,稳定社会、确保改革深入的大事来抓,把“菜篮子”工程接力棒一任一任地传下来。政府定期研究“菜篮子”工程,制定了重要副食风险金储备制度,蔬菜风险基金和物价调节基金,用一系列的政策保证“菜篮子”工程顺利进行。1988年市长刘霖季,抓了郊区菜田的打井灌溉修渠排水等工程,使蔬菜稳产高产。1991年索长有接任市长,继续抓郊区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普遍建起了防盗井房,使水利设施正常发挥了灌溉效益。1992年10月迟建福担任市长后,又使郊区菜田的水利建设上了新台阶,在郊区菜田推行了新技术,增加微灌、管灌、低灌面积1000多亩。
三任市长连续不断地传好“菜篮子”工程接力棒,使齐齐哈尔市“菜篮子”工程日臻完善。自1988年来,市区通过各种渠道共筹措资金1.2亿元用于副食品基地建设。市区已有70%以上的菜田建成土地平整、排灌设施齐全的标准化菜田,扩大了4处国营养禽场,建设了以8个中远郊乡镇为主的商品猪基地;新建35个鱼池,稳定了5处国营奶牛生产基地。(王瑞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