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陈其钢的音乐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18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陈其钢的音乐风格
周游
不善言辞的陈其钢完全是凭着自己独特的感觉和方式在音乐这个领域里成了一个令他周围的那些老外们都称羡不已的人物。
眼下他正在构思一部规模庞大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虽然还只有一些朦胧的轮廓,却早已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在1995年—1996年的音乐季中,这部协奏曲将由大提琴家马友友、指挥家迪图瓦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共同首演。这个水平极高的“三位一体”也许已经代表了一种殊荣,说明了一切。
陈其钢的音乐讲求风格的塑造,尽管他当初到巴黎便出乎意料地被当代音乐泰斗梅西安纳为入室弟子并受到了这位大师的言传身教,但是在声音的感知和对于细微的色彩变化的捕捉上,他一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方法。他不想步梅西安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弟子的后尘,而只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两年前在恩师辞世的时候,他曾感到惶惑,也曾思考良久:梅西安究竟带给他什么?除了做一名艺术家最根本的正直和敏感之外,还应当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最后他明白了,那是一种观察和感受我们身边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能力。他庆幸在长期的异邦生活之后仍保留着东方人的思维特征,他能够在那个原本属于西方人的领域里占据了一席令人瞩目的位置,靠的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精神本质。
他试图创造自身的风格,不仅要独树一帜,不依附于任何前人,甚至不能重复自己。
在那首题为《水调歌头》的作品中,陈其钢用音乐的“画笔”描出了一幅极为独特的画卷:气息悠长的旋律线条,细腻的管弦乐色调的变化,摇曳不定的节奏律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介乎朗诵、宣叙调和京剧道白之间的男中音吟咏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中国文化的韵味蕴含其中。
另一部名为《源》的大型管弦乐曲中,他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潜能,精妙的配器造成了类似于光和影的视觉效果,音乐的起伏跌宕之间迸发出动人的火花。
还有《易》,还有《孤独者的梦》,还有……
于是,陈其钢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获得了成功,他摘取了一个又一个大奖,并且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委约,这些成绩甚至使他那些金发碧眼的同行们大有望尘莫及的感觉。去年,他竟坦然地将法国政府颁发的“梅狄西斯庄园奖”信手拿下,这个奖项的前身原是名气颇大的“罗马奖”。陈其钢使这个大奖的获奖者名册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位置。
年已不惑的陈其钢在音符构成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挥洒着,尽管他无意于轰轰烈烈的效果,但是他的作品的问世大都给人以震动和惊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